[实用新型]袋式正极板保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33374.7 | 申请日: | 2010-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208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贝银芳;林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卧龙灯塔电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4 | 分类号: | H01M4/14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 33206 | 代理人: | 戴晓翔 |
地址: | 3123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袋式正 极板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极板保护装置,尤指袋式正极板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使用过程中,正极板不断腐蚀长大,使边框向外变形,并出现掉膏等现象,易引起电池极群正负极板间铅膏短路,从而使电池提前失效报废。目前厂方没有较好的措施来防止极群因正极板腐蚀膨胀向外变形、掉膏而引起的短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方案进行完善与改进,提供一种袋式正极板保护装置,以达到限制正极板向外变形及因掉膏而引起的短路的目的。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袋式正极板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的上保护套和下保护套,所述的上保护套为袋式结构,其横截面呈倒置的“U”形,上端开有极耳槽使极板的极耳能外伸于上保护套,上保护套的左边、右边和上边为用于保护极板边框的护框套,上保护套的前后两侧面为连接护框套的网布以包裹极板。上保护套及下保护套由绝缘材料制成;上保护套从上而下套接在正极板上,下保护套与正极板的下边框相配,下保护套紧套在正极板的下边框上;上保护套的护框套及下保护套可采用塑料或橡胶材料,该材料要求能耐腐蚀,而且厚度尽量薄,宽度以盖住外边框为准,使电池在使用期间可有效防止极板外边框因为毛刺、浮粉、余膏、掉膏及枝晶等引起的短路问题,另一方面在电池使用后期可防止正板栅腐蚀长大时边框向外变形引起电池短路,使电池使用寿命有所延长。除正极板边框及板耳外正极板用耐酸但又能滤过酸的网布包裹,通过该网布包裹活性物质,使极板不易掉膏,避免掉下的铅膏在极群底部沉积而使电池短路;另一方面该网布与护框套连在一起,可使护框套能牢固地紧密包裹住极板边框,避免在电池使用过程中护套边框脱落。因铅膏较重,位于极板下部的下保护套为绝缘件,进一降低短路的风险,延长电池使用时间。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的下保护套为横截面呈“U”形的护框套。下保护套从下而上套接在正极板的下边框上,下保护套与正极板的下边框采用紧配合,方便安装,避免下保护套的掉落。
上保护套的网布与护框套为整体式结构。网布与边框可采用不同材料,两者可通过粘结、熔融等方式形成整体式结构。在使用时,直接从上而下套接在正极板上即可,装配方便。
有益效果:
1.电池使用期间,本实用新型可有效防止极板外边框因为毛刺、浮粉、余膏、掉膏及枝晶等引起的短路;
2. 电池使用后期,本实用新型可防止正板栅腐蚀长大时边框向外变形引起电池短路,使电池使用寿命有所延长;
3、本实用新型将正极板包裹其间,使极板不易掉膏,避免掉下的铅膏在极群底部沉积而使电池短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上保护套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下保护套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2、3、4所示,上保护套1为袋式结构,其横截面呈倒置的“U”形,上端开有极耳槽使极板5的极耳能外伸于上保护套1,上保护套1的左边、右边和上边为用于保护极板5边框的护框套3,上保护套1的前后两侧面为连接护框套3的网布4以包裹极板5。下保护套2为横截面呈“U”形的护框套3。上保护套1的网布4与护框套3为整体式结构。保护套的护框套3可采用塑料或橡胶材料,该材料要求能耐腐蚀,而且厚度尽量薄,宽度以盖住正极板5外边框为准。
上保护套1和下保护套2按极板5尺寸配合制作,使用过程中,将袋式的上保护套1由上而下套在极板5上,上保护套1中塑料或橡胶部分的护框套3紧紧的扣在极板5除板耳及底部边框外的边框上,而上保护套1中的耐酸滤酸网布4紧紧包裹在极板5活性物质上,再将封底护套由下而上扣在极板5的底部边框上。
以上图1-5所示的袋式正极板保护装置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已经体现出本实用新型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可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对其进行形状、结构等方面的等同修改,均在本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卧龙灯塔电源有限公司,未经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卧龙灯塔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333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压功率器件结构
- 下一篇:电子交易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