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顶盖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31818.3 | 申请日: | 201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46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赵云梅;项剑;李国林;李宏华;吴成明;丁勇;李书福;杨健;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6 | 分类号: | B62D25/06;B62D25/02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33107 | 代理人: | 张智平;张向飞 |
地址: | 317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顶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顶盖。
背景技术
汽车顶盖作为汽车车身的主要零部件之一,因其制造面积大,且直接和外界环境接触,对刚度要求较高。而轿车车身基本上是由钢板冲压件组成,主要通过传统的焊接方式进行连接,如点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及乌极氩弧焊等。传统焊接方式存在发热量大,易引起焊接构件变形大的缺点,尤其是在有外观要求的地方,往往由于传统的焊接方式难以获得满意的外观品质而放弃优美的外观,以使结构满足焊接工艺需要。
为此,人们经过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有些还申请了专利。例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顶盖与侧围结构[授权公告号CN 2936880Y],结构包括一顶盖构件,一侧围外板构件,一侧围内板构件,顶盖构件与侧围外板构件形成的搭接部位,以及由侧围外板构件和侧围内板构件形成的封闭腔体,其中侧围外板构件和侧围内板构件在顶盖构件一侧先焊接的搭接部位伸到该顶盖构件的下面,顶盖构件和侧围外板构件的搭接部位设计成一锐角接触,其中该顶盖构件与侧围外板构件之间的连接采用激光焊接形成。
上述的汽车顶盖与侧围结构虽然连接结构较好,但还存在着以下问题:1、结构复杂,需要增加加强梁才能使汽车顶棚牢固;2、侧围外板的整体尺寸大,车身钣金分块不合理;3、制造和连接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结构强度和刚度高的汽车顶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汽车顶盖,包括呈板状的外板和位于外板一侧的内板,所述外板的边缘连接有侧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板和侧围板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外板与侧围板的连接处形成搭接部,上述的内板固连在所述的搭接部处,所述侧围板的外端与内板固连。
将外板和侧围板结合为一体,形成一体式顶盖外板结构,优化了传统的车身分块方式,也优化了整车的焊接工艺。
在上述的汽车顶盖中,所述外板的边缘呈向内板弯折的弯折部一,所述侧围板的内端呈向内板弯折的弯折部二,所述的弯折部一与弯折部二连接形成上述的搭接部,所述的搭接部与内板平齐。这样设置方便外板和内板之间的焊接。
在上述的汽车顶盖中,所述的内板通过焊接方式固连在所述的搭接部处。
在上述的汽车顶盖中,所述侧围板的外端与内板通过焊接方式固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顶盖具有以下优点:
1、本汽车顶盖中将外板和侧围板结合为一体,形成一体式顶盖外板结构,其结构简单。
2、优化了传统的车身分块方式,钣金布置更合理,同时也优化了整车的焊接工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顶盖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顶盖的剖视图。
图中,1、外板;11、弯折部一;2、内板;3、侧围板;31、弯折部二;4、搭接部;5、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汽车顶盖包括呈板状的外板1和位于外板1内侧的内板2,以及与外板1连接的侧围板3。如图2所示,外板1的边缘呈向内板2弯折的弯折部一11,侧围板3的内端呈向内板2弯折的弯折部二31,弯折部一11与弯折部二31连为一体,形成了供固定汽车内板2的搭接部4,搭接部4与内板2平齐。侧围板3的外端与内板2固连,其两者之间形成封闭的腔体5。
本汽车顶盖中,内板2通过焊接方式固连在搭接部4处,侧围板3的外端与内板2通过焊接方式固连。
本汽车顶盖将外板1和侧围板3结合为一体,形成一体式顶盖外板1结构,优化了传统的车身分块方式,也优化了整车的焊接工艺。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外板1、弯折部一11、内板2、侧围板3、弯折部二31、搭接部4、腔体5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318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