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乒乓球拾球仪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31540.X | 申请日: | 201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990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校 |
主分类号: | A63B47/02 | 分类号: | A63B47/02;A63B67/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梁展湖;张先芸 |
地址: | 40008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乒乓球 拾球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乒乓球训练辅助用品,具体是一种乒乓球拾球仪。
背景技术
通常,在乒乓球球馆或者训练场地中,在训练完毕后,常常会散落一地的乒乓球需要拾起,如果一只一只弯腰去拾,即浪费时间,又容易造成疲劳。
我国专利申请号200610125294.6曾公开过一种滚笼式乒乓球拾球器,其结构为,在中轴的两端各装有一个对应的圆形滚盘,其间设有数根依其圆周边排列均匀的弹力绳,中轴的两端头通过支架装有一个柄杆,该发明使用时可手持柄杆,将滚盘与弹力绳形成的滚笼通过滚动将撒落在地面的乒乓球,收入滚笼内,将弹力绳随便拉动一下,就可倒出所收的乒乓球,尤其适合乒乓球训练场使用。
但是,这种现有结构的乒乓球拾球器,其圆形滚盘和弹力绳形成的滚笼为滚筒形,同时乒乓球也是球型,故当滚轮触碰到乒乓球时,常常会造成乒乓球被弹出滚开,难以有效地拾起乒乓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拾球效果好的乒乓球拾球仪。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乒乓球拾球仪,其特点在于,包括一个手持杆,手持杆下端水平设置有一个拾球框架,该拾球框架上并列间隔设置有数根铁丝,每相邻两根铁丝之间距离小于乒乓球直径。
本乒乓球拾球仪使用时,使用者手握手持杆上端,将拾球框架置于待拾乒乓球上方并向下施加压力,是乒乓球挤开相邻铁丝并进入到拾球框架上方,当挤入多个时,即可将拾球框架上方的乒乓球倒入用于盛装乒乓球的容置体内。具有快捷方便的特点。作为优化,所述拾球框架上每相邻两根铁丝之间距离小于乒乓球直径2-20mm,该距离可使得乒乓球可以被施加较小的压力即被挤入到拾球框架上方。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拾球框架上方还设置有一个网罩,该网罩上具有一个逐渐收拢的乒乓球出口,所述乒乓球出口略大于乒乓球直径。这样,移动拾球框架时,位于拾球框架上方的乒乓球不会从拾球框架边缘滑落,可以待拾起更多的乒乓球后,再将拾起的乒乓球放入用于盛装乒乓球的容置体内。进一步节省了时间和提高了拾球效率。
综上所述,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乒乓球拾球仪,具有结构简单,拾球效率高,拾球更加方便省力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单独拾球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优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时,本实用新型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乒乓球拾球仪,包括一个手持杆1,手持杆1下端水平设置有一个拾球框架2,该拾球框架2上并列间隔设置有数根铁丝3,每相邻两根铁丝3之间距离小于乒乓球直径2-20mm。所述拾球框架2上方还设置有一个网罩4,该网罩4上具有一个逐渐收拢的乒乓球出口5,所述乒乓球出口直径略大于乒乓球直径。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拾球框架可做为圆环形,这样可以采用更少的材料得到更多的盛球空间,进一步提高效率。当然,具体实施时所述拾球框架也可以作为其它如矩形等形状。另外,具体实施时,所述铁丝也可以等同替换为具有同等功能的弹性绳,应视为仍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校,未经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315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