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头戴式远红外线作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31451.5 | 申请日: | 201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07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潘文雄;潘冠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文雄;潘冠帆 |
主分类号: | A61N5/06 | 分类号: | A61N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头戴式远 红外线 作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头戴式远红外线作用装置,尤指一种通过远红外线对人体头部及耳部的主要穴道产生反应的头戴式远红外线作用装置。
背景技术
在科学上,已知的红外线是一种光波波长,大致可分为0.76~4微米的近红外线以及4~400微米的远红外线。远红外线(Far Infrared,FIR)是指一种光谱上位于可见光光谱红色光的外侧的光波,为一种不可见光,但生物体可通过“热”的形式感受到它的存在。根据目前科学研究成果,4μm~14μm范围的远红外线可以与人体的分子产生共振效应,促进微血管扩张、使血液循环顺畅,促进新陈代谢,进而增加身体的免疫力,平衡体内酸碱值,这段波长的远红外线又被称为“生育之光”,因此,远红外线除了在天文科技上的应用之外,也应用于医疗和保健方面。
已知的医疗保健方法有许多种,民间疗法也是常见的医疗保健方法之一,其中的穴道推拿及按摩,更是最受欢迎的项目。穴道推拿及按摩的所以能在民间迅速发展,且为民间疗法中的翘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穴道的推拿及按摩相当简易而安全,大部分按摩及推拿,几乎人人都可自行操作。只要针对人体几个重要穴道进行按摩刺激,就能达到改善身体不适的效果,例如,按摩或刺激百会穴,将能改善头痛、高血压、神经衰弱、晕车、痔疮等问题。又如耳朵是穴道分布最密集的部位,这些穴道全都通往全身,通过按摩及刺激耳朵,就相当于进行全身运动。
然而,如何将远红外线技术应用在人体的百会穴及耳部穴道上,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克服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戴式远红外线作用装置,让使用者配戴于头上,通过远红外线对人体的穴道产生反应,可达到改善身体不适、促进微血管扩张、使血液循环顺畅以及促进新陈代谢等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头戴式远红外线作用装置包含:一头戴式载具,该头戴式载具包含有一个弧形的头箍,环绕在人体的头部,并延伸到人体的耳部,头箍的中间部位结合有第一远红外线布料,头箍的两端分别结合有第二远红外线布料。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头箍结合有一个第一连接组件,第一远红外线布料一面结合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结合在第一连接组件上。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远红外线布料平贴在第一连接组件上,使第二连接组件结合在第一连接组件上。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远红外线布料环绕该头箍,使第二连接组件结合在第一连接组件上。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远红外线布料的一端结合有一个第一连接组件,另一端结合有一第二连接组件,第一远红外线布料环绕在头箍上,使第二连接组件结合在第一连接组件上。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为毛面黏扣带,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为钩面黏扣带。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头箍的两端分别结合有一个中空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外面结合有第二远红外线布料。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头戴式载具为头戴式耳机,在头箍两端的壳体内分别结合有一扬声器。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远红外线布料为一个具有松紧开口的套子,所述套子包覆住扬声器。
本实用新型的头戴式远红外线作用装置,可让使用者将头箍或耳机配戴于头上,使第一远红外线布料贴敷在头顶的百会穴,而第二远红外线布料贴敷在耳部,如此使远红外线作用于皮肤内层约2~3公分,以局部提升的体温,促进血液输送至此部位,可达到改善身体不适、促进微血管扩张、使血液循环顺畅及促进新陈代谢等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前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侧视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放大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放大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前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侧视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放大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侧视剖面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放大立体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主要部件名称:
10头戴式载具 101壳体
1头箍 2第一远红外线布料
3第二远红外线布料 31松紧开口
4第一连接组件 5第二连接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文雄;潘冠帆,未经潘文雄;潘冠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314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充气式多用途水雾灭火器
- 下一篇:磁铁镇痛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