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割刀的手动行进靠轨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531338.7 | 申请日: | 2010-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58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 发明(设计)人: | 田宝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科进船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K37/02 | 分类号: | B23K37/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 地址: | 22521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割刀 手动 行进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割刀操作时的辅助工装,尤其涉及一种割刀在狭小空间里短距离手动直线行进用的靠轨。
背景技术
对于割刀有全新的品种,半自动割刀,全自动割刀,和数控切割,但其设备方便性不好,不能随身携带,而且在狭小空间不能使用,因此工人在对局部区域的切割往往采用徒手操作,容易发生不必要的事故,且会出现焊缝不够平齐或焊缝过大等现象,造成需要返工或需要进行挖换、修补,从而影响焊接质量,不能满足质量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可以满足加工精度的要求,且操作方便的割刀的手动行进靠轨。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割刀的手动行进靠轨,包括连接座、一对磁铁、连接磁铁用的螺栓、一对平行的直杆和一对平行的短杆,所述一对直杆两端分别通过短杆固定连接,所述一对平行的直杆和一对平行的短杆构成导轨框,所述导轨框内设置有割刀,所述连接座呈板状,板面上开设有直槽,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在所述一对平行的直杆的其中一根直杆的外侧,所述螺栓通过所述直槽将磁铁连接在连接座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一对平行的直杆和一对平行的短杆构成矩形导轨框或环形导轨框,所述一对平行的直杆和一对平行的短杆即可构成矩形导轨框也可环形导轨框,厂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本实用新型配合割刀可在船体制作合拢过程中使用,它可以在局部区域替代自动割刀工作,可配合割刀切割船体焊缝,其一对平行的直杆的作用是作为割刀行进时的靠轨,使用时将割刀的刀头部位靠在直杆上,人手工移动割刀,即可有所依靠,进而保证割刀呈直线行进。
本实用新型可以在船体大部分区域如船底纵桁的对接、外板的对接、舱室平台的对接等区域维修时使用,且其改变了在船舶建造中需徒手操作的问题,提高了造船精度,是对自动割刀工具无法在狭小空间工作的一种弥补,对船舶制造有很大的帮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3是图2中A-A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中的构件为:
1、直杆;2、连接座;3、直槽;4、磁铁;
5、螺栓;6、割刀; 7、船板;8、坡口;
9、短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可以满足加工精度的要求,且操作方便的割刀的手动行进靠轨。
本实用新型提供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的一种割刀的手动行进靠轨,包括连接座2、一对磁铁4、连接磁铁4用的螺栓5、一对平行的直杆1和一对平行的短杆9,所述一对直杆1两端分别通过短杆9固定连接,所述一对平行的直杆1和一对平行的短杆9构成导轨框,所述导轨框内设置有割刀6,所述连接座2呈板状,板面上开设有直槽3,所述连接座2固定连接在所述一对平行的直杆1的其中一根直杆1的外侧,所述螺栓5通过所述直槽3将磁铁4连接在连接座2下方,所述一对平行的直杆1和一对平行的短杆9构成矩形导轨框或环形导轨框,所述一对平行的直杆1和一对平行的短杆9即可构成矩形导轨框也可环形导轨框,厂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如图2、3所示,割刀6头部靠在远离安装座的直杆1上,割刀6头向安装方向倾斜,在船板7上切割出坡口8,从操作者操作位置考虑,或空间考虑,也可以如图4中将割刀6头部向外倾斜,割刀6头部靠在内侧直杆1上。
本实用新型配合割刀可在船体制作合拢过程中使用,它可以在局部区域替代自动割刀工作,可配合割刀切割船体焊缝,其一对平行的直杆的作用是作为割刀行进时的靠轨,使用时将割刀的刀头部位靠在直杆上,人手工移动割刀,即可有所依靠,进而保证割刀呈直线行进。
本实用新型可以在船体大部分区域如船底纵桁的对接、外板的对接、舱室平台的对接等区域维修时使用,且其改变了在船舶建造中需徒手操作的问题,提高了造船精度,是对自动割刀工具无法在狭小空间工作的一种弥补,对船舶制造有很大的帮助。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其他形式的限制,而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科进船业有限公司,未经扬州科进船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313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