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缓冲构件的固定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530619.0 | 申请日: | 2010-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719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志昱 |
| 主分类号: | F16B21/10 | 分类号: | F16B2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39 | 代理人: | 孙刚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缓冲 构件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车用缓冲构件的固定装置,尤指一种藉由可相互螺合的束紧套筒及迫紧套筒,穿套于该缓冲构件的两侧,并藉由旋紧该迫紧套筒,除使该束紧套筒紧夹于用以安装缓冲构件的固定轴外,也将该缓冲构件紧夹于该束紧套筒与迫紧套筒间;如是使用者在松退该迫紧套筒后,便可以快速进行该缓冲构件的更换,无需卸下整个用以安装缓冲构件的固定轴(如三角架、引擎脚…等),以利维修作业的进行。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汽车的三角架或引擎脚等,其与车体衔接处,通常藉由一固定突轴紧嵌一缓冲构件后,再与汽车的车体连接,以缓冲车体行进时的震动。
上述习知的缓冲构件于安装时,系以极紧密的配合,紧嵌于该固定突轴上,但也因为如此,当缓冲构件因耗损、疲乏而需更换时,便必须采用强力敲击或顶推的方式,而这些强力敲击或顶推并无法在车体上进行,必须将嵌套该缓冲构件的三角架、引擎脚……等自车体上卸下,置于工作台或顶出机具上才得以进行拆卸及重新安装缓冲构件的操作,使得整个维修过程极为耗时、费力且复杂,而显有改进的必要。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人有鉴于此,乃予以研究,终揭示出本实用新型所示车用缓冲构件的固定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缓冲构件的固定装置,藉由可相互螺合的束紧套筒及迫紧套筒,穿套于该缓冲构件的两侧,并藉由旋紧该迫紧套筒,除使该束紧套筒紧夹于用以安装缓冲构件的固定轴外,也将该缓冲构件紧夹于该束紧套筒与迫紧套筒间;如是使用者在松退该迫紧套筒后,便可以快速进行该缓冲构件的更换,无需卸下整个用以安装缓冲构件的固定轴(如整个三角架、引擎脚等),以利维修作业的进行。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车用缓冲构件的固定装置,包括:一束紧套筒,中央轴向地穿设一套孔,以吻合地套接于用以安装缓冲构件的固定轴上,于该束紧套筒的两端,分别凹设有沟槽,以形成弹性套筒,且于该束紧套筒的第一侧设有阳螺蚊段,并于该束紧套筒的第二侧端,设有一迫紧斜锥段;以及以迫紧套筒,轴向地穿设有一螺孔,以吻合地螺合该束紧套筒的阳螺纹段,使该束紧套筒弹性地紧夹于该固定轴上,于该迫紧套筒的第一端外缘,系形成一多角形的螺母头端,于该螺母头端的第二端轴向突伸一第一轴段,并于该第一轴段的第一端轴向地突伸第二轴段,且令该第一、二轴段间形成一斜锥段,如是可以藉由该束紧套筒及迫紧套筒穿套于一缓冲构件的两侧,并藉由旋紧该迫紧套筒,除使该束紧套筒紧夹于该固定轴外,也藉由该束紧套筒的迫紧斜锥段及迫紧套筒的斜锥段,将该缓冲构件紧夹于该束紧套筒与迫紧套筒间。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车用缓冲构件的固定装置,其中该缓冲构件可应用于三角架、引擎脚等车用构件的缓冲,而该用以安装缓冲构件的固定轴系指三角架、引擎脚等机构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并不自限其于应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车用缓冲构件的固定装置,其中该束紧套筒的套孔,其断面如六角形等多边形,以吻合地套接断面亦呈如六角形等多边形的用以安装缓冲构件的固定轴,使该束紧套筒于该固定轴上不会产生旋转运动。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车用缓冲构件的固定装置,具有以下的特征及优点:
1.束紧套筒的两端,分别凹设有纵长的沟槽,使该束紧套筒形成一弹性套筒,可以弹性地紧夹于该固定轴上。
2.藉由束紧套筒的迫紧斜锥段及迫紧套筒的斜锥段,可将该缓冲构件稳定紧夹于该束紧套筒与迫紧套筒间。
3.当缓冲构件因长期使用,必须进行更换时,仅需松退该迫紧套筒后,便可以快速将该缓冲构件直接取下并进行更换,无需卸下整个用以安装缓冲构件的固定轴(例如必须卸下整个三角架、引擎脚…等),以利维修作业的进行。
4.可将该缓冲构件相对紧夹于该束紧套筒与迫紧套筒间,当缓冲构件的宽度因不同厂牌略有不同时,仍可藉由旋转该迫紧套筒,达到迫紧、固定该缓冲构件的目的,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可取实体,可由以下的说明及所附各图式,而得以明晰。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安装示意图。
图2:显示本实用新型安装完成后的示意图。
图3:显示本实用新型组装完成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志昱,未经李志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306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