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装式人工角反射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530591.0 | 申请日: | 2010-09-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41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 发明(设计)人: | 张勤;赵超英;朱武;杨成生;王宏宇;刘一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S7/02 | 分类号: | G01S7/02 |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刘崇义 |
| 地址: | 71006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组装 人工 反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角反射器,特别涉及一种组装式人工角反射器。
背景技术
角反射器,从广义来说,一切能够产生角反射效应的物体都可以称之为角反射器。角反射效应是指:无论光线从哪一个方向入射,经过几次反射后,都能将入射光线沿原方向的反方向反射回去。
目前雷达遥感中所用到的角反射器有两大类,一是天然角反射器,即永久散射体(PS点),一般是指靠向雷达波束入射方向的裸露山峰、山脊、巨石等天然地物,同时还包括那些尺寸和形状并不统一和规则的人工地物,如靠近水面的金属塔,路面,堤岸等;二是人工角反射器(CR点),这里的人工角反射器是特指那些利用导电性能和导磁性能良好,电容率大的金属材料(一般选铝)作成几何形状规则,如二面角或三面角,表面为实体或网状的一种点状人工地物目标,这种角反射器因为几何形状规则,雷达散射截面可以准确计算出来,所以最早被用于微波散射计的外定标中。这两类地物,利用角反射效应,将接收到的雷达波束经过几次反射后,形成很强的回波信号,在所获得的卫星图像中形成很亮的星状亮斑,可以在雷达图像上被准确地识别出来。雷达遥感中所使用的这些角反射器,即永久散射体和人工角反射器,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间隔内,如3-5年的时间里,位置相对稳定,保持了很高的相干性。而且利用GPS可以精确地定出这些点的位置,所以在干涉测量中,可以利用角反射器点来提高图像配准的精度,提高了长基线距和较长时间间隔图像对的利用率。这种人工角反射器技术对于监测水库、大坝、管线、桥梁、独立建筑物或者一些被怀疑不稳定的地区,如交叉断层和不稳定的斜坡等效果很理想,能够检测到3-5个毫米级量级的地表形变运动。但是现有人工角反射器都是一个整体,不能拆分,既给搬运带来了难度,也占用了很大的存放空间,且由于是一体成型的,角反射器的角度和方向不可调节,使用起来存在很大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组装式人工角反射器。本实用新型可方便拆卸,角度和方向均可调节,且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推广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组装式人工角反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三角体,所述底座包括带有安装孔的固定盘和与固定盘同心设置的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与固定盘转动连接,绕所述转动盘的周边设置有三个连接块,每个连接块上设置有与转动盘相垂直的支柱,所述支柱包括上连接杆和设置有内螺纹的下连接管,所述下连接管上端设置有带螺纹孔一的转动块,所述上连接杆的下端设置有伸入到下连接管内的螺纹杆,且所述螺纹杆与下连接管的内螺纹和螺纹孔一相配合,所述上连接杆的上端安装有支座,所述三角体主要由三个三角形面板拼接组成,且相邻三角形面板用角铁连接,所述角铁固定在支座上。
上述的组装式人工角反射器,所述三个连接块绕转动盘的周边等角度设置,所述三角形面板是直角三角形面板。
上述的组装式人工角反射器,所述三角体的中心设置有排水孔。
上述的组装式人工角反射器,所述转动盘上设置有多个螺纹孔二。
上述的组装式人工角反射器,所述固定盘上刻有角度刻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一改现有的一体成型设计而采用组装式结构,可以拆卸,为运输和存放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且该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支柱的升降调整从而调整三角体的角度,还能够调节转动盘调节三角体的方位,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连接块; 2-下连接管;3-转动块;
4-螺纹杆; 5-上连接杆;6-支柱;
7-支座; 8-三角体; 9-三角形面板;
10-角铁; 11-转动盘; 12-固定盘;
13-安装孔; 14-底座; 15-螺纹孔二;
16-排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305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