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柴油机空调压缩机支架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30342.1 | 申请日: | 2010-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25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吴化勇;葛晓东;骆克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9/00 | 分类号: | F04B39/00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贞 |
地址: | 2395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机 空调 压缩机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柴油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柴油机空调压缩机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100毫米缸径以下小缸径柴油机主要匹配轻卡、农用车、皮卡、工程机械为主,随着市场需求量增长迅猛,对这类车的各类功能性配置要求越来越高(如气泵、动转泵、液压泵、空调压缩机等配置),近年来尤其对汽车空调的配置需求量在不断上升,因此主车厂要求柴油发动机上能装配空调压缩机车型越来越多,由于小缸径柴油发动机所配套的车型不大,安装柴油发动机的空间有限,空调压缩机在柴油发动机上的位置布置就尤为重要,布置即要合理,也要不超过有限的空间。现有国内小缸径柴油机的安装空调压缩机,由于是完全固定在空调支架上,压缩机不能移动调节,空调压缩机皮带的张紧就必须要依靠另外一套张紧轮机构,才能调节压缩机皮带的松紧,这样即多增加了机构配置、又增加发动机成本,同时也带来了柴油机安装布置空间的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降低成本、节约发动机的空间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结构柴油机空调压缩机支架。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柴油机空调压缩机支架包括支架本体1,所述支架本体1为板状,支架本体1左侧上部设有吊耳孔4,右侧上部边缘设有一外伸的调节臂3,调节臂3上开设有弧形的调节槽;调节臂3下部的支架本体1边缘上对应设有外伸的下支撑板2,下支撑板2外端设有两个外伸的凸块,两个凸块上分别设有安装孔;支架本体1左侧下部均布设有四个固定螺栓孔5。
所述下支撑板2与支架本体1之间呈直角。
所述四个固定螺栓孔5直径为9毫米。
所述下支撑板2上的两个安装孔直径分别为9毫米和12毫米,直径12毫米的安装孔内设有一个可移动的调节衬套6。
所述支架本体1左侧上部的吊耳孔4直径为30毫米。
本实用新型取消了原有的张紧轮装置和前吊耳部件,有效节省布置空间,降低了生产成本。空调压缩机能直接在空调压缩机支架上调节张紧皮带,做到自身自由调节功能,同时空调压缩机支架可以起吊发动机的功能,基于这样的设计理念,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压缩机支架体是固定在气缸盖前侧体,有4个¢9安装固定螺栓孔5;支架本体1下部向外伸出下支撑板2,下支撑板2外伸的凸块上有¢9、¢12空调压缩机安装孔,两孔是在同一轴线上,¢12孔内有一个前后移动的可调节衬套6,主要是定位固定空调压缩机轴向位置;支架本体1上部有一弧形调节臂3,此支撑加工有弧形长调节槽,在空调压缩机皮带需要张紧时,空调压缩机两固定耳可以下支撑板的安装孔为轴心线旋转,空调压缩机上固定耳的调节孔螺栓在弧形调节臂3槽内滑行,当皮带张紧适度时,再将调节螺栓拧紧固定,然后把下支撑螺栓拧紧即空调压缩机安装完成;上部设计有一个¢30起吊耳孔4可以起吊发动机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空调压缩机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空调压缩机支架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
参见图1,柴油机空调压缩机支架包括支架本体1。支架本体1为板状,支架本体1左侧上部开设有吊耳孔4,吊耳孔4直径为30毫米。右侧上部边缘设有一外伸的调节臂3,调节臂3上开设有弧形的调节槽。调节臂3下部的支架本体1边缘上对应设有外伸的下支撑板2,下支撑板2与支架本体1之间呈直角。下支撑板2外端设有两个外伸的凸块,两个凸块上分别设有安装孔,两个安装孔直径分别为9毫米和12毫米,直径12毫米的安装孔内设有一个可移动的调节衬套6。支架本体1左侧下部均布设有四个固定螺栓孔5,四个固定螺栓孔5直径为9毫米。
柴油机空调压缩机支架通过四个固定螺栓孔和螺栓固定安装在气缸盖前侧。空调压缩机7下部通过下支撑固定螺栓与下支撑板2上的9毫米和12毫米两个安装孔连接;上部通过调节螺栓与调节臂3上的调节槽连接;12毫米安装孔内的调节衬套6可轴向移动,用以调节轴向间隙并固定空调压缩机支脚。以12毫米安装孔为轴心线旋转,调节螺栓在调节臂3上的调节槽内移动,当空调压缩机调整到合适位置,皮带张紧,再拧紧调节螺栓,然后固定下支撑固定螺栓,空调压缩机即装配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303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杆轴向积差式抽油泵
- 下一篇:一种适于宽风速范围的风力发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