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废乳化油再生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528500.X | 申请日: | 2010-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935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 发明(设计)人: | 朱新楼;王洪玲;李兆军;邢富善;王成;徐先旭;田永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恒盛化肥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M175/00 | 分类号: | C10M17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14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乳化 再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油回收利用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再生回收废乳化油的装置。
背景技术
氮肥企业动力设备较多,会产生废压缩机油、废机械油及润滑、冷冻、汽轮、液压、变压器油等,机泵排水中油含量较大,大部分为乳化油,直接外排的话,不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浪费较大,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的话会大大加大污水处理的难度,废乳化油含水量多、杂质多,处理起来难度大。综上,氮肥企业急需配备属于企业自己的而且有效的废乳化油处理装置,以减少浪费及污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废乳化油再生装置,该废乳化油再生装置可以有效净化并回收利用废乳化油,大大减少了浪费及对环境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废乳化油再生装置,加温沉淀罐与离心机相连通,离心机与凝聚池相连通,凝聚池与吸附池相连通,吸附池与过滤机相连通。
所述离心机为沉降式离心机。
所述过滤机为板框压滤机。
将收集到的废乳化油在加温沉淀罐中进行加热至60~80℃并沉淀1~2天,所述加温沉淀罐为一种可以对其进行加热的容器,水分及杂质去除率可达90%;
将沉淀过后的废乳化油在沉降式离心机进行离心分离,控制沉降式离心机转速为1500~2000r/min,离心分离时间为15~20min,以使废乳化油中的油、水、渣得以分离;
将离心分离后得到的废乳化油通入凝聚池中,在絮凝池中加入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进行凝聚,以使废乳化油中的胶质、沥青质及烃类氧化物等不溶物发生凝聚、絮凝作用,从而沉析分离,并将凝聚后产生的沉淀去除;
将进行过凝聚后的废乳化油通入吸附池中,在吸附池中加入白土进行吸附,以进一步除去废乳化油中的沥青、胶质等杂质,并起到脱水、脱色作用;
将加入白土进行吸附后的废乳化油通入板框压滤机中进行过滤,以除去白土,并进一步除去胶质以及各种杂质,该板框压滤机用滤布做介质,通过压滤使乳化油净化,过滤时油温控制在100~140℃,过滤压力取0.2~0.4MPa,以防止乳化油的粘度增大,阻塞滤布,得到能够再利用的再生乳化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废乳化油再生装置根据废乳化油含水量多、杂质多等特点,依次设置了加温沉淀罐、沉降式离心机、凝聚池、吸附池与板框压滤机,废乳化油经上述设备处理后得到净化并得以再利用,不仅可以节约能源、废物利用、降低制造成本,而且还有利于防止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种废乳化油再生装置,加温沉淀罐1与沉降式离心机2相连通,沉降式离心机2与凝聚池3相连通,凝聚池3与吸附池4相连通,吸附池4与板框压滤机5相连通。
将收集到的废乳化油在加温沉淀罐1中进行加热至60~80℃并沉淀1~2天,所述加温沉淀罐为一种可以对其进行加热的容器,水分及杂质去除率可达90%;
将沉淀过后的废乳化油在沉降式离心机2进行离心分离,控制沉降式离心机转速为1500~2000r/min,离心分离时间为15~20min,以使废乳化油中的油、水、渣得以分离;
将离心分离后得到的废乳化油通入凝聚池3中,在絮凝池中加入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进行凝聚,以使废乳化油中的胶质、沥青质及烃类氧化物等不溶物发生凝聚、絮凝作用,从而沉析分离,并将凝聚后产生的沉淀去除;
将进行过凝聚后的废乳化油通入吸附池4中,在吸附池中加入白土进行吸附,以进一步除去废乳化油中的沥青、胶质等杂质,并起到脱水、脱色作用;
将加入白土进行吸附后的废乳化油通入板框压滤机5中进行过滤,以除去白土,并进一步除去胶质以及各种杂质,该板框压滤机用滤布做介质,通过压滤使乳化油净化,过滤时油温控制在100~140℃,过滤压力取0.2~0.4MPa,以防止乳化油的粘度增大,阻塞滤布,得到能够再利用的再生乳化油。
上述说明书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创作内容后,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各种非创造性改动、修改或替换,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恒盛化肥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恒盛化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285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毛细管芯片
- 下一篇:植物纤维超声降聚碱纤生产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