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宫腔镜宫颈塞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527615.7 | 申请日: | 2010-09-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28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 发明(设计)人: | 高雅波;纪宝凤;彭宇;刘国旗;邵景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雅波 |
| 主分类号: | A61B19/00 | 分类号: | A61B1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190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宫腔镜 宫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院妇科女性生殖器检查治疗的辅助医疗器具,是直接对宫腔镜手术时宫颈口过于松弛的患者施行宫颈堵塞防止膨宫液大量漏出的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临床上做宫腔镜检查、宫腔镜下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粘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子宫内膜切除术、宫腔黏连分离术、宫腔内异物取出术、子宫纵膈切除术等)时,有的患者由于先天发育或对术前用药敏感或由于静脉全身麻醉而宫颈口过于松弛,膨宫液外漏严重,膨宫效果差,图像欠清晰,影响疾病诊断及手术操作,延长了手术时间,体内吸收液量计算不准确,造成严重手术并发症(肺水肿、低钠血症等)。施术医师只能用宫颈钳强行钳夹宫颈组织,力图使宫颈外口闭紧而减少膨宫液外漏,临床上也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效果不佳,且需多次重复钳夹宫颈组织,不仅延长手术时间,还对宫颈组织造成较重机械性损伤。本实用新型器具——宫腔镜宫颈塞能在不损伤宫颈组织的情况下堵塞松弛的宫颈口与宫腔镜外鞘之间空隙,有效防止膨宫液大量外漏,避免了对宫颈组织的额外要损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临床提供一种宫腔镜宫颈塞,它能有效的解决妇科宫腔镜诊疗中所遇到的因宫颈口过于松弛造成的膨宫液大量外露、膨宫效果差、图像欠清晰、影响疾病诊断及手术操作、体内吸收液量计算不准确、造成严重手术并发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宫腔镜宫颈塞,其特征在于:主体是锥状导管,外表面有若干个环状细小螺纹,内腔也呈锥状;锥状导管两端开放,粗大端两侧分别带有一个半环形底托。
上述半环形底托与锥状体一体成型。
上述环状细小螺纹有3-5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宫腔镜宫颈塞为橡胶制品,具有一定弹性及柔软度,既不对宫颈组织造成机械性损伤,也不影响手术中宫腔镜进出宫腔的灵活性,方便探查整个宫腔的情况及治疗宫腔内良性病变。宫腔镜宫颈塞外表面的环状细小螺纹即有利于防止膨宫液漏出,又增加宫颈塞保持在宫颈管内的稳固性,使之在手术操作中不易移位,达到临床需要的膨宫效果,使宫腔镜图像清晰,保证临床诊断、治疗准确,并可准确计算宫腔镜操作过程中体内吸收液量,及早预防手术并发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宫腔镜宫颈塞为橡胶制品,具有一定弹性及柔软度,锥状导管1,外形为锥状,外表面有环状细小螺纹2;内腔也呈锥状,内壁光滑,两端开放,粗大端两侧分别带有一个半环形底托3(环与锥状体一体成型),依据宫颈塞细小端内径与宫腔镜外鞘口径相符制作出不同型号的宫腔镜宫颈塞。上述环状细小螺纹有3-5个。
本实用新型在临床使用时,医生按照宫腔镜操作规范,常规消毒后,探明宫腔深度,用宫颈扩棒扩张宫颈(根据具体操作需要决定扩张宫颈程度),手术前将宫腔镜外鞘置入宫腔镜宫颈塞内,根据宫腔的深度,调整宫颈塞在宫腔镜外鞘上的位置。宫腔镜宫颈塞细小端随宫腔镜置入宫颈管内,粗大端在宫颈口外,将宫颈钳一叶穿过宫腔镜宫颈塞底托半环后重新钳夹宫颈组织,随后即可待膨宫满意后手术操作,手术完毕,先将宫颈钳自宫颈塞底托半环退出后,再将宫腔镜宫颈塞随宫腔镜一同退出,也可先退出宫腔镜后以宫颈钳牵拉宫腔镜宫颈塞半环底托将其取出。宫腔镜宫颈塞可浸泡法或熏蒸法消毒后重复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雅波,未经高雅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276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