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液增压式冲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27319.7 | 申请日: | 2010-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82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陈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特金属成形(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0B1/32 | 分类号: | B30B1/32;B30B15/16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1300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压 冲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压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气液增压式冲压装置。
背景技术
冲压加工是工业中广泛采用的一种生产加工方式,建立在液压技术基础上的油压机,作为传统的冲压加工设备,在技术性能、加工质量、可靠性以及运转经济性方面,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工业中大批量自动化生产的需求。
针对现代工业生产对冲压加工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市场中推出了气液增压式冲压技术及其设备。气液增压式冲压技术的每一个冲压循环,均由快进行程、力行程、返回行程三个行程段构成。在快进行程,由前部的快进气缸纯气动驱动上模具快速小力运动,直至在某一位置碰到工件。上模具接触工件后,由工件外阻控制气液增力缸自动开始气液增压的力行程,全力驱动上模具实施冲压加工。完成冲压加工后,转换主控阀,纯气动驱动上模具返回至静止状态,完成返回行程,并处于下一个工作循环准备。
目前,气液增压式冲压机的现场操作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按一下操作按钮后,冲压机便自动完成整个行程(即快进行程、力行程、返回行程)。但是在快进行程中,有时会出现模具内工件放置位置不正确的情况,这时操作人员的第一反映是用手摆正模具内工件,因而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对气液增压式冲压机不熟悉的操作人员,容易造成工伤。
另一种是在快进行程时,操作人员的双手需要始终按住操作按钮,直到进入力行程后由冲压机自动运行,一旦操作人员中途松掉按钮,则会自动回上行点,因而可以避免工伤。但是,由于冲压机的气液转换有一个过程,即工件与上模具刚接触至工件完全受力有一个过程,如果操作人员在冲压机没有完全进入力行程之前就放开操作按钮,冲压机还是会回到上行点,这时可能会造成工件压铆一半造成不良品。而这种压铆一半的情况往往不易被发现,导致产品出货到客户处,影响厂商信誉。
综上所述,现有的气液增压式冲压机由于操作方式不当,存在安全性以及加工质量的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液增压式冲压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气液增压式冲压机的操作方式存在安全性以及加工质量隐患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气液增压式冲压装置,包括气液增压式冲压机、开关模块及时间继电器,开关模块与气液增压式冲压机串接后连接到电源,时间继电器与开关模块并联,且时间继电器的控制端与开关模块相连,并且时间继电器的延迟时间与气液增压式冲压机快进行程的时间相同。
优选的,时间继电器包括控制线圈和常开触点,控制线圈与开关模块相连,常开触点与开关模块并联。
优选的,时间继电器为电磁式时间继电器。
优选的,开关模块包括两个串接的按钮开关和控制继电器,控制继电器与时间继电器相连。
优选的,时间继电器包括控制线圈和一个常开触点,控制继电器包括控制线圈和两个常开触点,控制继电器的控制线圈与按钮开关串接,控制继电器的一个常开触点与时间继电器的控制线圈串接后与连接到电源,控制继电器的另一个常开触点与时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串接后与两个按钮开关并联。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了时间继电器,将气液增压式冲压机自动运行的起始时间设置在其快进行程结束的时间点,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操作人员因调整模具或工件位置而发生的意外工伤,并可以保证产品的加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液增压式冲压装置的一种框架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时间继电器与开关模块连接关系的一种实施例电气原理图;
图3为气液增压式冲压机的工作过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思想是通过增加一个时间继电器来控制气液增压式冲压机的自动运行时间,从而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并进一步保证产品质量。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元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均为直接或间接的电性联接。
以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
请参见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气液增压式冲压装置的一种框架图。其包括电源1、开关模块2、时间继电器3及气液增压式冲压机4。开关模块2与气液增压式冲压机4串接后连接到电源1,时间继电器3与开关模块2并联,且开关模块2与时间继电器3的控制端相连,用于向时间继电器3发送工作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特金属成形(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安特金属成形(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273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包装袋自动缝纫及封底机
- 下一篇:微孔树脂制品的制造成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