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卧式焊接板壳式不锈钢凝汽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526420.0 | 申请日: | 2010-09-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372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 发明(设计)人: | 程宝华;姚荣佑;程小文;邓晶;冯艳;孙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海恒通化工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B1/02 | 分类号: | F28B1/02;F28F21/08;F28F9/02;F28F3/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 地址: | 10008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卧式 焊接 板壳式 不锈钢 凝汽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卧式焊接板壳式不锈钢凝汽器。
背景技术
凝汽式汽轮机是发电厂广泛应用的汽轮机。凝汽器是凝汽式汽轮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凝汽器在汽轮机的热力循环中起着冷源的作用,凝汽器的性能直接影响凝汽式汽轮机的运行可靠性和经济性,进而影响发电厂的经济效益。
目前的凝汽器都采用间接表面式铜管凝汽器,其构造为两端管板之间安装多个铜管,冷却水由凝汽器一端的冷却水管进入上水室,再由水室进入铜管流至另一端水室,然后反向流经另一部分铜管至下水室的一个单独空间,最后再由出水管流出。该种铜管凝汽器存在较多缺陷,例如管板结口处容易泄露水、凝汽器易汽阻、凝汽器的下排凝结水过冷、涨管口易腐蚀、冷却水易泄漏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焊接板壳式不锈钢凝汽器,以解决现有间接表面式铜管凝汽器存在的由于结构不合理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卧式焊接板壳式不锈钢凝汽器包括筒体组件和用于换热的板管束,所述筒体组件上方设有用于输入蒸汽的蒸汽进口,筒体组件下方设有用于输出蒸汽冷凝后产生的冷凝水的冷凝水出口;所述板管束设于所述筒体组件内部,所述筒体组件的一端的上方设有用于输出循环水的循环水出口,与循环水出口对应的下方设有用于输入循环水的循环水入口。
根据上述卧式焊接板壳式不锈钢凝汽器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筒体组件的一端设有一水室,所述循环水出口设于所述水室的上方,所述 循环水入口设于所述水室的下方。
根据上述卧式焊接板壳式不锈钢凝汽器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水室的中部设有一水平设置的隔板将所述水室分隔为上下两个对称的空间。
通过合理设置板管束和各输出输入接口,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科学、密封效果好、不易泄漏蒸汽或循环水、不易造成汽阻、不会产生凝结水的过冷现象等突出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整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整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侧视图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A-A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无孔矩形凸凹板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同时参考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包括筒体组件22和用于换热的板管束17。筒体组件22上方设有用于输入蒸汽的蒸汽进口2,筒体组件22下方设有用于输出蒸汽冷凝后产生的冷凝水的冷凝水出口3。板管束17设于筒体组件22内部,筒体组件22的一端的上方设有用于输出循环水的循环水出口1,与循环水出口1对应的下方设有用于输入循环水的循环水入口5。
循环水出口1和循环水入口5分别位于本优选实施例的同一端的水室的上方和下方,固定连接筒体组件22。温度计接口13位于循环水出口1和循环水入口5的侧边。手孔33与法兰组件11固定连接,其用于安装、拆卸、清洗和检修设备内部装置。双头螺柱23经螺母14把法兰组件11、垫片12、筒体组件22连接。检查孔16用于查看本优选实施例的内部运行情况。筋板15位于筒体组件22的内角,用于支撑固定板管束17,板管束17通过两个板 管10凸对凸形成。板管束17为沿纵向和横向板管10的板边焊接在一起组成的模块。低压加热器排气口18、冷凝水再循环口19、排气口20、喷淋水口21、排水口24位于筒体组件22的侧面。冷凝水泵抽气口25用于对筒体组件22抽气,经连接体37、液位开关36、抽气口7流出。玻璃管液位计38经液位计连接口29连接冷凝水出口3和热井4,热井4就是凝结水汇集箱。
如图2所示,水侧8是自下而上水流加热的过程,汽侧9是自上而下蒸汽冷凝过程。隔板6把筒体组件22分为两个对称的空间,板管束17位于隔板6的两侧。鞍座组件32和固定连接体28用来连接和固定本优选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海恒通化工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京海恒通化工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264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3d打印底板
- 下一篇:手工超声波刺穿焊的焊接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