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轴承外圈的压装工装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526220.5 | 申请日: | 2010-09-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998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强;张清海;马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P19/02 | 分类号: | B23P19/02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中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3 | 代理人: | 张绮丽 |
| 地址: | 5292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承 外圈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行业的轴承外圈装配工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在压力机一次行程中完成轮毂内腔上、下两个轴承外圈装配的压装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挂车轴中两个圆锥轴承外圈背靠背安装在轮毂腔内,见图1,一对圆锥轴承外圈分别安装在轮毂腔内的上、下两端内。圆锥轴承外圈与轮毂内孔为过盈配合,它的安装需要使用压力机来完成。
图2是现有技术的压装圆锥轴承外圈的示意图,目前常用压力机来完成圆锥轴承与轮毂内孔的装配,压装过程是:轮毂水平放置于加工平台上,放置圆锥轴承外圈于轮毂内孔上,然后在圆锥轴承外圈上方放置轴承外圈压头,按下开关,压力机压头下压,完成第一个轴承外圈压装;然后操作人员翻转轮毂,在轮毂腔的另一内孔开口上放置圆锥轴承外圈,在其上放置轴承外圈压头,压力机压头下压,完成第二个圆锥轴承外圈的压装。目前的轮毂内腔轴承外圈压装方法存在以下缺点:
一,压力机一次行程只能完成一个轴承外圈装配,效率低。
二,操作人员需要翻转重达三十多斤的轮毂来完成另一边的轴承外圈装配,翻转时容易损伤工件,使产品废品率和维修率上升。另一方面,操作人员翻转笨重的轮毂不仅费力,而且长时间沉重的工作会导致操作员工作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便、效率更高的轮毂内腔轴承外圈的压装工装。
为解决上述问题,构造一种轴承外圈的压装工装,包括压力机、上压头,压力机通过上压头将轴承外圈压装在轮毂内孔上,轴承外圈与轮毂内孔过盈配合,还包括浮动托板及下压头,轮毂置于浮动托板上,浮动托板可沿下压头上下移动,在下压头上预放置轴承外圈,当浮动托板下行时,下压头从浮动托板中间凸出,下压头上的轴承外圈压入随浮动托板下降的轮毂内孔。
上述的轴承外圈的压装工装中,浮动托板下方设置安装台,下压头设置在安装台上,安装台上还设有气缸和承托浮动托板的弹簧销,气缸的活塞杆上设有顶针,顶针随活塞杆向上位移时可将浮动托板顶起。
上述的轴承外圈的压装工装中,在浮动托板左右两侧分别设置装配线滚道。
上述的轴承外圈的压装工装中,所述上压头和下压头的中心线在同一垂直线上。
上述的轴承外圈的压装工装中,所述上压头固定在压头机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轮毂内腔轴承外圈压装工装具有以下优点:
一,结构合理,操作方便,压紧牢固。轴承外圈压头固定在上下两个压力机压头上,压力机一次行程能完成两个轴承外圈的装配,压装过程不用翻转轮毂,不易损伤工件;轴承外圈压头也无需人工放置,大大缩短了安装时间,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二,压装过程自动化,操作人员不需要翻转轮毂,轴承外圈压头固定在压力机压头上,也无需人工放置,省时省力,极大地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的轮毂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轮毂轴承外圈压装工装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轴承外圈压装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初始状态);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压装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导正阶段);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压装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压装阶段);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压装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完成阶段)。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中各标号表示的部件如下:
圆锥轴承外圈 1 轮毂 2
压力机压头 3 圆锥外圈压头 4
浮动托板 5 顶针 6
装配线滚道 7 上压头 8
气缸 9 下压头 10
弹簧销 11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圆锥轴承外圈压装工装,由压力机、气缸、顶针、浮动托板、装配线滚道和弹簧销构成。如图1所示,圆锥轴承外圈1安装在轮毂2的内腔,以背靠背方式安装在轮毂腔内,圆锥轴承外圈1与轮毂2内孔为过盈配合。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的圆锥轴承外圈压装过程示意图,轮毂2水平摆放,在轮毂腔内放置圆锥轴承外圈1,放置轴承外圈压头4,然后使用压力机施加垂直向下的力,压力机压头3下行,使轴承外圈与轮毂内孔过盈配合,然后需要翻转三十多公斤重的轮毂来完成另外一边的轴承外圈安装,翻转过程中容易损伤工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262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体式无线温度监测传感器
- 下一篇:一种低杂散光单色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