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圈式电声转换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25385.0 | 申请日: | 2010-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783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发明(设计)人: | 葛连山;杨健斌;刘春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9/06 | 分类号: | H04R9/06;H04R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1031 山东省潍坊市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圈式 电声 转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圈式电声转换器,尤其涉及一种可以增大动圈式电声转换器后声腔,改善动圈式电声转换器的低频性能。
背景技术
随着便携式终端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发展,大量的电声换能器件特别是动圈式动圈式电声转换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众所周知的动圈式电声转换器的工作原理是,通有交流电的音圈在磁场中受安培力而使动圈式电声转换器的振动系统发生竖直方向上的振动而发声。
公知的,传统结构的动圈式电声转换器一般还包括外壳和磁路系统,振膜与外壳、磁路系统围成一内部的声腔,这种结构的动圈式电声转换器在工作时,振膜的振动会挤压声腔内的空气,从而对振膜的振动产生阻力,影响振膜的振动,特别是在动圈式电声转换器在低频工作时,随着声压级的降低,不能充分实现低声再现,影响动圈式电声转换器的声学性能。如应用在LCD、PDP等电子部品的动圈式电声转换器,为减小电声转换器的尺寸所占据的空间并提升工作功率,一般将其设计为长条形,这种缺陷会更加明显。
所以,有必要对上述结构的动圈式电声转换器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避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增大动圈式电声转换器内部声腔空间的设计,改善了以往结构所存在的缺陷,可以提高动圈式电声转换器的低频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动圈式电声转换器,包括: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和音圈;磁路系统,包括自上而下结合在一起的华司、磁铁和盆架;外壳,所述外壳对应固定所述每个磁路单元的磁路系统和振动系统,外壳的底部闭合形成动圈式电声转换器的外部框架;所述振膜、所述外壳的内侧壁和外壳底部,以及所述磁路系统共同围成所述动圈式电声转换器的内部声腔;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声腔的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活性炭。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活性炭设置在所述形成所述声腔外壳的侧壁上。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外壳为塑料外壳,包括包裹固定所述磁路系统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和磁路系统将所述声腔分为第一声腔和第二声腔,所述第一声腔和所述第二声腔通过外壳支撑部上设置的声孔连通。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动圈式电声转换器为一个独立的电声换能单元;所述活性炭设置在第一声腔和/或第二声腔的外壳内侧壁上。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动圈式电声转换器包括多个独立的电声换能单元,所述多个电声换能单元的第二声腔相通,在所述第二声腔内的两相邻电声换能单元所对应的外壳上设置有活性炭。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动圈式电声转换器的电声换能单元的个数为三个。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泡棉使所述外壳的底部封闭。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电声换能单元上还设有定心支片,所述定心支片的一端固定所述振动系统,另一端安装固定在所述外壳上。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动圈式电声转换器为长条形。
根据上述结构,相比于传统技术,改善了以往结构所存在的缺陷,可以提高动圈式电声转换器的低频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涉及的动圈式电声转换器的具体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该动圈式电声转换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表示该动圈式电声转换器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涉及的动圈式电声转换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涉及的动圈式电声转换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描述。
在下面的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述的实施方案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此外,在本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相同的部分。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253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