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装车环节末端加搅拌叶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25182.1 | 申请日: | 2010-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89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卢小龙;张兆宇;白云飞;赵立军;王恒富;祁永林;王晋明;孙连太;卢立峰;程青霞;赵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9/00 | 分类号: | B65G69/00;B01F7/04;B01F3/18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14100 | 代理人: | 郑晋周 |
地址: | 048000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车 环节 末端 搅拌 叶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运煤装置,具体为一种装车环节末端加搅拌叶轮结构。
背景技术
在外运装车商品煤运出煤矿前后,共要接受矿、集团公司驻矿煤质科、选煤处、用户等多次质量检测环节,任何环节检测出煤质问题,都可能出现扣吨、没收和发生商务纠纷事件,从而给煤矿的经济效益带来损失。
由于原煤质量和洗选环节等因素,产品仓内3#煤灰分高、硫分低,9#煤灰分低、硫分高。装车时要求同时计算配比后产品煤的灰分、硫分,要求装车商品煤两项指标均在内控质量标准内。
长期以来,京城出现外运商品煤产品质量不达标、扣吨、引发商务纠纷现象,所以煤矿对我厂的原煤提升、洗选、外运各环节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技术人员在对现装车环节中的同一煤种给煤机行程进行统一调整基础上,又充分考虑到3#煤、9#煤由给煤机放至皮带,存在分层现象,经过转载直接进入车皮,有分片、分段现象,主要是3#煤和9#煤不能完全混合的原因,因此在检查、采样时,分点采样有可能单采到3#煤或9#煤,这样就会出现整车质量达标但最终采样结果不合格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在装运煤过程中,不同质量标准的煤不能充分混合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装车环节末端加搅拌叶轮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装车环节末端加搅拌叶轮结构,包括两侧的运煤皮带,在运煤皮带的交汇处下方设有搅拌叶轮。
这种结构设计可以利用煤流冲击,使叶轮自行旋转,可以使煤流在进入车皮前得到充分搅拌。
与现有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①煤流冲击叶轮旋转,进行搅拌,不需电力等动力驱动,装车完毕,叶轮自行停止旋转。②煤流带动叶片旋转搅拌,叶片自身磨损程度较轻。③改造费用较低,安装、维护、更换方便。 可长期推广使用。1、经济效益改造费用(单套)为:108*1600托辊一个300元,8mm钢板30Kg计126元,角钢、氧气、乙炔、焊条、电力等费用20元,合计446元。两套共计约900元。
以集团公司2009年2月份扣吨(我矿)6000吨计算,考虑煤质因素,如降低扣吨率3%,即减少扣吨180吨,约合7.2万元,全年86.4万元以上,保守计算年可减少损失50万元以上。如加上商务纠纷等因素发生的处理费用,创效更加客观。社会效益可有效保障和提高我矿外运商品煤的良好信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运煤皮带、2-运煤皮带、3-搅拌叶轮、4-溜槽、5-运输车。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意,一种装车环节末端加搅拌叶轮结构,包括两侧的运煤皮带1、2,在运煤皮带的交汇处下方设有搅拌叶轮3。
具体操作方式是在溜槽内两侧焊50mm角铁作为支撑座,中间用108×1600托辊上成120度角焊三块250mm×1200mm钢板,作为旋转叶轮,将托辊两侧轴头焊接在支撑角铁上,在煤流进入车皮前充分搅拌,保证车内煤质混合均匀,这样,只要仓内产品合格,就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外运商品煤装车效果和质量,杜绝3#煤、9#煤装入车皮后有分片、分段现象。
在搅拌叶轮3的叶片之间焊接拉筋,以增加叶轮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251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梯厅外开锁安全保护装置
- 下一篇:高强耐磨复合滚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