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接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24849.6 | 申请日: | 2010-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952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向礼江;钟小平;陆大成;王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赛迪工业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7/04 | 分类号: | F16L57/04;F16L59/02;F16L37/248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张爱云 |
地址: | 400013***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转运高温散状物的接管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输送高温散状物所用的接管装置,要么采用普通碳钢制造,导致在使用中外壁温度过高,且可能被高温的散状物(温度高达1000℃以上)烧穿;要么采用耐热钢制造,这又导致制造成本过高,且外壁温度还是过高。在对高温散状物进行转运的时候,需要接管装置能与转运装置脱开,传统的接管装置没有隔热耐热措施,使得外壁温度很高,在脱卸时无法用手操作,且传统接管装置脱卸时不方便,圆周转动和轴向移动不灵活。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接管装置,解决在高温散状物输送转运接管装置被烧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接管装置,包括通过法兰连接的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管和/或第二接管的内壁设置有轻质耐火高强浇注料。
为使轻质高强浇注料与接管内壁粘结牢固,所述第一接管和/或第二接管的内壁设置锚固钉。
为了方便与管道的装卸,所述第二接管上还套有第三接管,所述第一接管上设置有与第二接管中心轴平行的垂臂,垂臂上设置有倒“L”形的引导卡槽,第三接管的上部设置有操作手柄,操作手柄可以在引导卡槽带动第三接管沿第二接管的外壁上下移动和做圆周转动。
为了保证第三接管的散热,所述第三接管为双层结构,中间填充有纤维毯,外壁均匀开有散热小孔。
为了保证第二与第三接管的密封,所述第二接管的下部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凸起,第三接管的上部内壁设置有与第一凸起相配的第二凸起。
本结构解决了在使用时被高温散状物料烧穿、外壁温度过高等问题;达到了脱卸接管装置的目的,解决了现有接管装置脱卸不方便,圆周转动和轴向移动不灵活问题。本实用新型耐热可靠、转动灵活、结构简单紧凑、脱卸方便、占地小、制造成本相对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为接管装置脱卸示意图。
图中:件1是第一接管,件2是第二接管,件3是第三接管,件4是锚固钉,件5是轻质耐火高强浇注料,件6是手柄,件7是纤维毯,件8是引导卡槽,件9是垂臂,件10为第一凸起,件11为第二凸起。
具体实施例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
为保证良好的隔热耐热性,第一接管1内壁浇注了轻质高强浇注料5;为使轻质高强浇注料5与接管内壁粘结牢固,第一接管1内壁均匀焊接了若干锚固钉4;第一接管1设置有可引导第三接管3沿轴向上下移动和固定第三接管3上极限位的引导限位槽8;为保证良好的隔热耐热性,第二接管2内壁浇注了轻质高强浇注料5;为使轻质耐火高强浇注料5与内壁粘结牢固,第二接管2内壁均匀焊接了若干锚固钉4;为保证良好的隔热耐热性,第三接管3设计为双层结构,中间填充纤维毯7,外壁均匀开了若干散热孔。设置有操作供接管装置与储料罐脱卸的手柄6,解决了第三接管3的隔热散热和外壁温度过高无法用手进行脱卸操作的问题。第二接管2的下部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凸起10,第三接管3的上部内壁设置有与第一凸起10相配的第二凸起11。此种结构保证了第二接管2与第三接管3之间的密封效果。
如图3所示,当高温散装物需要被转运时,用手操作手柄6,第三接管3附着与第二接管2外壁、沿轴向向上运动到指定位置之后旋转一定角度,使第三接管3上的手柄6卡在引导卡槽8上部,达到脱卸接管装置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改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赛迪工业炉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赛迪工业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248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