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卷绕式锂电池极片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24496.X | 申请日: | 2010-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685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饶晓东;李辉;张良新;贺狄龙;宋金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3 | 分类号: | H01M4/13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宣圣义 |
地址: | 23001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卷绕 锂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卷绕式锂电池极片,属锂电池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卷绕式锂电池的极片结构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为普通的单极耳极片结构,即在极片的集流体上焊接一片极耳。这种结构的极片虽然生产操作简单,但其组装的电池在大倍率放电时电极极化较严重,电池发热量大;第二种为多极耳极片结构,即在极片的集流体不同位置上焊接多片极耳。这种极片结构的电池虽然可以有效的解决单极耳极片结构的电池大倍率放电困难的问题,但由于其集流体上需要留出较多的极耳位,致使敷料量降低,导致电池的能量密度不高;另外,由于极片在卷绕后容易出现极耳处的卷芯厚度比其他位置大,卷芯厚度不均匀,导致电池容量低、循环性能差等问题;第三种则是采用激光直接在集流体的长边上切割出多个凸出来的集流体作极耳,这种极片结构避免了多极耳极片结构的缺点,且能支持电池大倍率放电。但由于集流体都很薄,强度较差,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极耳断裂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提高电池的倍率性能和电池的能量密度,又能够增大极耳与集流体的焊接面积,提高极耳的抗拉强度,减小电极极化,降低电池发热量的卷绕式锂电池极片。
其技术方案是:一种卷绕式锂电池极片,包括由集流体和涂覆在集流体上的敷料构成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的一端设有一空白集流体区域,该空白集流体区域垂直焊接一片极耳,与极耳同侧的极片上间隔设有凸出集流体;所述凸出集流体在极片卷绕成卷后其凸出在极片外的部分与凸出在空白集流体区域外的极耳重叠并焊接为一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首先,本实用新型有效的增大了极耳与集流体的焊接面积,减小了电极极化,降低了电池发热量,提高了电池的倍率性能;其次,与多极耳极片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不需要留出较多的极耳位,从而可增加敷料的涂覆量,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另外,极片在卷绕后可避免卷芯厚度不均匀引起电池性能恶化的问题;最后,极耳的设置有效的解决了单独使用集流体做极耳的强度差、易断裂等问题,增强了卷芯极耳处的抗拉强度,提高了生产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极片的极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案
如附图1所示,一种卷绕式锂电池极片,包括由集流体1和涂覆在集流体上的敷料2构成的极片,极片的一端设有一空白集流体区域,在该空白集流体区域焊接一片极耳3,与极耳同侧的集流体上间隔设置有凸出集流体4。所述凸出集流体在极片卷绕成卷后其凸出在极片外的部分与凸出在空白集流体区域外的极耳重叠并焊接为一体。
上述集流体上间隔设置的凸出集流体4的片数及间隔距离,可根据电池的倍率性能需要设置。与极耳3同侧的集流体1上间隔设置的凸出集流体4之间的间隔距离,以与极片卷绕层的层长度相同为宜。集流体1上间隔设置的凸出集流体4的片数,优选为:极片卷绕成卷的层数为凸出集流体片数的整数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244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