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制备具有捆扎结构织物的纱线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21388.7 | 申请日: | 2010-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738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发明(设计)人: | 施楣梧;王竹林;高惠芳;刘庆年;崔志山;赵寿岭;肖群锋;陈作芳;姜爱娟;周湘祁;张萍;唐守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江苏箭鹿毛纺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沃源新型面料有限公司;泰州吉泰毛纺织染厂;湖南华升株洲雪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38 | 分类号: | D02G3/38;D02G3/28;D03D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周玉梅 |
地址: | 10002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制备 具有 捆扎 结构 织物 纱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纱线。特别地,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纱线可以制备具有捆扎结构的无捻或低捻织物。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织物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纺织技术的不断发展,无捻或低捻织物的开发越来越受到织物设计人员的重视。
无捻或低捻织物与普通织物相比突出的优点是蓬松、柔软、透气性好、舒适性强。目前,制备无捻或低捻织物的纱线主要采用由棉纤维纺成的单纱和由水溶性维纶纤维纺成的单纱经合股后反向加捻而制得。为使得最终无捻或低捻织物具有蓬松、柔软的特性,对纱线的原料等级要求较高,主要局限于长绒棉等长度较长、细度较细的棉纤维。而对于本身刚性大、粗硬的纤维,例如麻类、毛类纤维,不易采用上述办法加工。
众所周知,较细的纤维一般具有较高的价位,而较粗的纤维通常价位较低。对于羊毛、羊绒而言,这种情况更加显著。但是由于长度较短、细度较粗的纤维通常成纱强度较低,在无捻或低捻化生产后强度过低,制品的使用性能受到限制;并且由于纤维粗短,纤维头端多且容易外露,单纯的无捻或低捻纱结构会导致刺扎和起毛等缺点,故这类纤维迄今未见有将其加工成无捻或低捻织物的报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将粗硬纤维加工成无捻或低捻纱线织物的纱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纱线,由纱条A和纱条B并线反向加捻而成,纱条A的初捻捻度为a,纱条B可以没有捻度或者具有初捻捻度b,反向加捻的复捻 捻度为c,其特征在于:纱条B为水溶性维纶与细旦化纤长丝的并列体。
优选地,其中所述初捻捻度a的范围可以为300-1000捻/米,初捻捻度b的范围可以为0-1000捻/米,复捻捻度c的范围可以为300-1000捻/米。
所述水溶性维纶可以为水溶性维纶长丝或水溶性维纶短纤纱。
所述细旦化纤长丝的复丝细度可以为15dtex至75dtex。
所述细旦化纤长丝可以选自PTT长丝、PET长丝、PA6长丝、PA66长丝、PP长丝、FDY长丝、生丝或粘胶长丝。
所述纱条A可以为棉、毛、麻、丝、人造纤维或合成纤维纯纺所得的单纱或由上述纤维混纺所得的单纱。
所述麻可以为苎麻、大麻、亚麻或黄麻。
本实用新型的关键之处在于纱条B中除水溶性维纶外,还加入了一根与其并列的细旦化纤长丝。这样,当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纱线制备织物时,经退维工艺溶去水溶性维纶后,纱条A无捻度或具有低捻度(即其捻度为同细度纱线的50%以下),且细旦化纤长丝缠绕在纱条A上形成捆扎结构,由此可得到具有捆扎结构的无捻或低捻纱线织物。
由本实用新型的纱线制得的织物具有手感柔软、不易产生毛羽、可实现特殊凹凸外观等优点。而且,织物中存在的捆扎结构可束缚纱线纤维向四周伸展,最大限度地约束住纱线中的纤维头端,减少纱线的毛羽,降低所得织物的起毛起球程度,也可以防止刚度大的、硬挺的纤维头端外露而造成的刺扎感,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可以用较粗的低价纤维代替较细的高价位纤维以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纱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纱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纱线由纱条A和纱条B并线反向加捻而成,其中纱条B为水溶性维纶B1与细旦化纤长丝B2的并列体。
需要说明的是,当复捻捻度c等于纱条A的初捻捻度a时,随着水溶性维纶B1在退维工艺中被热水溶解,则纱条A自身的捻度为0,且细旦化纤长丝B2按照复捻捻度的捻向捆扎在纱条A上,捆扎捻度为复捻捻度c,捆扎方向为复捻捻向的方向。当复捻捻度c小于纱条A的初捻捻度a时,则最终溶去水溶性维纶B1后纱条A的捻度为a-c,纱条上捆扎的细旦化纤长丝的捆扎捻度仍然为c,捆扎方向为复捻捻向的方向。当复捻捻度大于纱条A的初捻捻度a时,溶去水溶性维纶B1后的纱条A的捻度为反向的a-c,纱条上捆扎的细旦化纤长丝的捆扎捻度仍然为c,捆扎方向仍然为复捻捻向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江苏箭鹿毛纺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沃源新型面料有限公司;泰州吉泰毛纺织染厂;湖南华升株洲雪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江苏箭鹿毛纺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沃源新型面料有限公司;泰州吉泰毛纺织染厂;湖南华升株洲雪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213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