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囊密封单孔手术操作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20116.5 | 申请日: | 2010-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80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宋成利;吴文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9/00 | 分类号: | A61B1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杨元焱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 密封 单孔 手术 操作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气囊密封单孔手术操作平台。
背景技术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微创外科手术在越来越多的传统手术领域都获得了革命性的成功,成为当今医学科技发展的主旋律。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以腔镜手术为代表的微创外科技术日渐成熟,因其通过微小的切口和细长的器械来完成手术,将手术切口一下子缩小到几毫米,大大地减少了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和疤痕,术后只需一个创可贴就能盖住创口,使病人身体恢复时间大大缩短,尤其适合那些年老体弱不能耐受传统手术的病人。近几年,为了近一步缩小手术创伤,减少切口数量,一种新的微创外科技术迅速发展起来,这就是单孔手术(Single Port Access Surgery),外科医生将器械仅通过一个切口通道来完成手术,是微创外科手术的最新进展。
微创外科的发展与医学科技的发展密不可分,这就需要新的、更适用的器械问世。制约单孔手术最主要的障碍是triangulation,即多个手术器械进出同一平台,器械运动范围很小,医生的操作空间非常有限,难以形成手术视野与器械的三角形操作关系。这就不利于器官的牵拉,较难形成良好的显露。故医生必须学会从近乎于同轴角度操作器械实施手术,增加了手术难度,同时存在医生内外部操作空间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设计出安全、方便、可行的单孔手术操作平台,以及多自由度的手术器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气囊密封单孔手术操作平台。
本实用新型的目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气囊密封单孔手术操作平台,包括操作平台本体,在操作平台本体上设有气腹接口;其特点是,所述的操作平台本体是由柔性聚合物材料制成的实体结构件,其纵截面结构呈对称的双曲线形,在操作平台本体内设有多个上下贯通的器械通道,在器械通道内设有用于密封器械的气囊,该气囊与外界连通。
所述的操作平台本体的下端面直径大于上端面直径。
本实用新型气囊密封单孔手术操作平台在与人体接触部位采用涨紧密封,对器械采用气囊密封。操作平台通过人体单一切口进行定位,在气体辅助环境下,可采用多个微创外科或者多自由度微创外科医疗器械实施手术过程。本发明结构简单,可大大地减少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和疤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囊密封单孔手术操作平台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囊密封单孔手术操作平台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配合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的气囊密封单孔手术操作平台,包括操作平台本体1,在操作平台本体上设有气腹接口。操作平台本体1是由柔性聚合物材料制成的实体结构件,其纵截面结构呈对称的双曲线形,其下端面11的直径大于上端面12的直径。在操作平台本体1内设有多个上下贯通的器械通道13,在器械通道13内设有用于密封器械的气囊2,该气囊2与外界连通。
本实用新型采用气囊密封器械通道,通过操作平台本体的涨紧密封切口处。操作平台本体1的纵截面为对称的双曲线结构,上小下大,可实现平台1在腹壁3上的定位和密封。器械通道13内设有气囊2。使用时,将平台1的下端捏小置入腹中,释放后的平台恢复原状,通过双曲线结构与腹壁3贴合。气腹接口通入气体后,腹壁和平台通过涨紧实现密封。器械4通过器械通道13插入到人体内进行工作时,在气囊2内气体的压力下将器械4夹住,可以防止通道在工作状态下漏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201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工耳蜗预弯电极极阵联
- 下一篇:一次性硫酸钡纸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