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油加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19476.3 | 申请日: | 2010-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25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国良 |
主分类号: | F02M31/125 | 分类号: | F02M31/125;F02N19/04;F02M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3000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油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燃机的燃油供给系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内燃机燃油加热装置的改进。
背景技术
低温环境下工作的柴油发动机必须使用标号相符的燃油,否则柴油因低温而结蜡凝结,导致发动机无法工作。为了解决在低温下使用十六烷值高而价格相对低的燃油,人们采取了加热燃油的方案,实现了低温环境下燃烧价格相对较低的高凝点燃油,但在冷车启动初始,很多预热方式存在很多不足。
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专利号为:ZL 200920234277.5的专利公开了模块化柴油加热滤清器,主要结构是把一个圆盘式加热器设置在柴油滤清器内部,将柴油滤清器和柴油加热器组合为一体。专利号为:ZL200920104289.6的专利公开了柴油加热器,主要结构是一个加热器件上设置了一个进油管和一个出油管。专利号为:ZL 200520084593.0的专利公开了柴油汽车电热输油管,其实现手段为在汽车输油管内增设了电热器件。以上技术在使用中存在的不足是:加热供油通道内某个器件或局部,倘若供油通道中的一个环节出现柴油凝结,就会堵塞供油通道,造成启动故障,而且加热不均匀,电能利用率低,安全性能不能保证,同时电热元件安装困难,线束布置繁琐。
另外,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专利号为:ZL 200920001840.4的专利公 开了柴油机油路加热系统,配置双油箱解决预温的方案,分别加注两种不同凝点的燃油,利用低凝点燃油启动发动机,达到预热的目的。这种燃油加热方案虽然可靠,但燃油管路切换复杂,控制阀门繁多,况且要更换特制的双层燃油箱,使用过程中还要燃烧低凝点燃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油加热装置,在环境温度迫使供油通道内燃油凝结之前,利用车载储气瓶的压缩空气,把供油通道内的燃油通过回油管吹入油箱,以防柴油因低温凝结造成供油系统的堵塞。冷车启动时,电热组件对油箱内局部的燃油进行加热,通过电子油泵把热油注入供油通道中。油箱内部加热燃油,温度均匀,热量散失少,电能利用率高,并能有效避免以上技术所产生的的诸多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燃油加热装置,由电热组件、电子油泵和电控气阀组成的执行机构,执行机构受控于控制器。控制器通过拾取环境温度传感器和油温传感器的信号,有序的控制着电热组件、电子油泵和电控气阀等部件完成冷车预热启动的工作。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有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电控气阀的进气管与车载储气瓶相连。
所述电热组件、电子油泵和电控气阀组成的执行机构,受控于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通过拾取环境温度传感器和油温传感器的信号,分析处理后再发出动作指令驱动执行机构工作。
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监测环境温度信息传递给控制器。
所述油温传感器监测供油通道中的油温信息传递给控制器。
所述电子油泵的燃油输出口跳过单向阀接入供油通道中。
所述电热组件置于油箱内供油管口附近。
所述单向阀置于油箱内供油管口端。
所述以上部件采用现有的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排空供油通道内的燃油,可以杜绝燃油凝结而堵塞供油通道,且对原有车辆的供油系统改动小。当发动机冷车启动前,置于油箱内部的电热组件加热燃油,热量散失小,电能利用率高,燃油不会局部过温,安全性能得到了保证,还有助于现有车辆的改造,节省改造成本和简化改造工序。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于寒冷地区使用柴油发动机的车辆。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所述供油管1连接在单向阀5、电子油泵6和电控气阀3的通道中。由电子油泵6、电热组件7和电控气阀3组成的执行机构,受控于控制器11,控制器11拾取环境温度传感器12油水分离器8上的油温传感器10的信号,分析处理后控制执行机构动作。油温传感器10可以灵活设置在供油通道中比较容易反映油温的部位。
所述控制器11拾取环境温度传感器12和供油系统中油温传感器10的信号,处理后有序的控制着执行机构。所述电热组件7置于油箱内供油管口附近。电子油泵6的燃油输出接口短接单向阀接入供油通道中。
以下阐述停车状态和启动状态时,执行机构的工作流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国良,未经张国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194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蓝牙通信功能的测斜系统
- 下一篇:挖掘机回转减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