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辅助接点的工业插座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518537.4 | 申请日: | 2010-09-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91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梅;林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洪梅;林克 |
| 主分类号: | H01R13/70 | 分类号: | H01R13/70 |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梁寅春 |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辅助 接点 工业 插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压电器件,特别是一种带辅助接点的工业插座。
背景技术
现有的工业插座没有配带辅助接点,不能有效反映外部插头和工业插座的连接状态,限制了工业插座在控制、监视、信号传输和电气联锁等方面的应用。例如当用电设备插头插入到普通工业插座,由于普通插座无辅助接点输出,需要与该用电设备安全联锁的其他设备可能无法确定何时启动或停止,容易导致设备损伤事故,甚至人身伤害事故;另外,普通插座无辅助接点输出,不能实现在插头和插座安全连接前或安全拔出前闭锁上级电源开关处于跳闸状态,容易导致在插座带电情况下插拔插头,从而引发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现有工业插座无辅助接点导致电器设备运行的控制、监视、信号传输和电气联锁不方便以及电器设备操控不够安全的问题,为此提供本实用新型的带辅助接点的工业插座,这种插座容易实现电器设备的控制、监视、信号传输和电气联锁等附加功能,并增强设备操控的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有一插座主体,其特殊之处是所述插座主体的下部设有微动开关和联动杆,微动开关上设有启闭按扭,联动杆上部位于插座主体的插槽下部,当插头插入所述插槽后联动杆被压下,联动杆上设有复位弹簧,当所述插头从所述插槽拔出后联动杆复位,联动杆和微动开关之间设有联动杆压下时压合所述微动开关启闭按扭的按扭压合件。
本实用新型所述微动开关的启闭按扭可以是侧压按扭,所述按扭压合件由推杆和与联动杆相连的限位板组成,推杆位于联动杆和微动开关的侧压按扭之间,推杆上端部靠近联动杆的一侧设有斜面,联动杆的限位板靠近推杆的一侧设有斜面,限位板的斜面与推杆的斜面配合使限位板的下移转变成推杆的摆移。
本实用新型所述微动开关的启闭按扭也可以是下压按扭,所述按扭压合件由压杆和与联动杆相连的限位板组成,压杆位于所述下压按扭上方,压杆前端位于所述限位板下面,压杆后端连于支点。
本实用新型配设有可输出常开或常闭接点的微动开关和带有复位弹簧的联动杆,微动开关受到联动杆推压时动作,联动杆伸至工业插座与外部插头连接的非电底部位置,当外部插头插入本插座的插槽,插头-插座完全连接时便推动联动杆移动,使微动开关动作,当外部插头拔出或有一定距离的松动,脱离连接时,联动杆即在复位弹簧作用下复位,同时使微动开关复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大大提高了工业插座在实际应用中的功能性和安全性,实现控制、监视、信号传输和电气联锁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俯视示意图;
图4是图1C处放大图。
图中标记为:1插座主体,2微动开关,21A侧压按扭,21B下压按扭,3复位弹簧,4联动杆,41A限位板,41A1斜面,41B限位板,5A推杆,5A1斜面,5B压杆,6支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带辅助接点的工业插座,具有一插座主体1,插座主体的下部设有微动开关2和联动杆4,微动开关上设有侧压按扭21A,联动杆上部位于插座主体的插槽下部,当插头插入所述插槽后联动杆被压下,联动杆上设有复位弹簧3,当所述插头从所述插槽拔出后联动杆复位,联动杆和微动开关之间设有按扭压合件,该按扭压合件由推杆5A和与联动杆相连的限位板41A组成,推杆位于联动杆和微动开关的侧压按扭之间,推杆上端部靠近联动杆的一侧设有斜面5A1,联动杆的限位板靠近推杆的一侧设有斜面41A1,限位板的斜面与推杆的斜面配合使限位板的下移转变成推杆的摆移,推杆的摆移使侧压按扭压合。微动开关具有常开接点或常闭接点输出,侧压按扭压合实现开-闭转换。
实施例二
本例区别于上例的是微动开关上设有下压按扭21B而非侧压按扭,所述按扭压合件由压杆5B和与联动杆相连的限位板41B组成,压杆位于所述下压按扭上方,压杆前端位于所述限位板41B下面,压杆后端连于支点6,限位板的下移压下压杆,使下压按扭压合。微动开关具有常开接点或常闭接点输出,下压按扭压合实现开-闭转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洪梅;林克,未经王洪梅;林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185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动车驾驶员疲劳驾驶自动监测系统
- 下一篇:胶体蓄电池专用隔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