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盗报警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17725.5 | 申请日: | 201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63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蔡金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金洪 |
主分类号: | B62H5/00 | 分类号: | B62H5/00;B62H5/20;E05B47/00;E05B45/0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许伟 |
地址: | 351162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盗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防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防盗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摩托车作为一种便利的交通工具,以为人门广泛使用。但随着摩托车数量的增加,盗窃摩托车的行为屡屡发生。为此,摩托车业者设计出各种各样叠的摩托车防盗锁。习用的摩托车防盗锁大都采用无线遥控进行报警控制,这种习用的装置容易被解码破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性能更好的防盗报警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盗报警装置,它主要由蓄电池、点火开关、继电器、切换开关锁、电机锁、电机组成;所述的切换开关锁、电机锁、电机电连接构成一个电机正反转电路,电机的转轴与电机锁机械连接;所述的点火开关连接蓄电池且由蓄电池供电,点火开关通过继电器电连接电机正反转电路。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振动报警器和未上锁提示装置,所述的振动报 警器的一端电连接切换开关锁,另一端接地;未上锁提示装置的两端电连接在切换开关锁上。
所述的未上锁提示装置可为指示灯或鸣声器或语音提示装置。
所述的电机锁包括锁体、锁芯、滑块、上触动开关(K2)、下触动开关(K3)、偏心轴;所述的锁体上设有容置腔和从侧壁穿入且与容置腔相通的通孔,所述的锁芯穿设于锁体的通孔内,其外端可伸出锁体,其内端固接在滑块上;所述的滑块滑接在锁体的容置腔内并可沿锁芯的轴线上下移动,滑块的中部具有一两端半圆的长槽,该长槽可让与电机输出轴连接的偏心轴间隙穿入;所述的上触动开关(K2)和下触动开关(K3)皆安装在锁体的容置腔内且分别位于滑块移动轨迹的上端和下端,且上触动开关K2和下触动开关K3其输入端分别与切换开关锁相连,其输出端与电机相连。
所述的切换开关锁、电机锁及电机均设置于发动机链轮盖的内部或离合器盖的内部。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切换开关锁与振动报警器、指示灯等报警元件直接电连接,对报警元件直接进行控制。当其处于报警状态时,不会因无线信号被窃取而被解码破译,安全性能更好。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处于上锁状态时的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处于开锁状态时的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机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偏心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防盗报警装置,它主要由蓄电池1、点火开关2、继电器L1、切换开关锁3、电机4、振动报警器5、指示灯6、电机锁7(参考图4所示)组成。
如图4所示,所述的电机锁7包括锁体71、锁芯72、滑块73、上触动开关(k2)74、下触动开关(k3)75、偏心轴76。所述的锁体71上设有容置腔711和从侧壁穿入且与容置腔相通的通孔712,所述的锁芯72穿设于锁体71的通孔712内,其外端可伸出锁体71,其内端固接在滑块73上;所述的滑块73滑接在锁体71的容置腔711内并可沿锁芯72的轴线上、下移动,滑块73的中部具有一两端半圆的长槽731,该长槽731可让连接在电机4上的偏心轴76(如图5所示)间隙穿入,以便带动滑块73上下滑动,从而带动固接在滑块73上的锁芯72上、下移动,处于开锁与闭锁的不同状态。所述的上触动开关(k2)74和下触动开关(k3)75皆安装在锁体71的容置腔711内且分别位于滑块73移动轨迹的上端和下端,且其输入端分别与切换开关锁3相连,其输出端与电机4相连,以便获取锁芯72开锁与闭锁不同状态的信号。
如图2、图3所示,所述的切换开关锁3、电机锁7、电机4电连接构成一个电机正反转电路,电机4的转轴与电机锁7机械连接; 所述的点火开关2连接蓄电池1且由蓄电池1供电,点火开关2通过继电器L1电连接电机正反转电路。
所述的振动报警器5的一端电连接切换开关锁5,另一端接地;指示灯6的两端电连接在切换开关锁3上。
上述切换开关锁3、电机4及电机锁7所组成的正反转电路均内置于摩托车发动机链轮盖的内部或离合器盖的内部(图未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金洪,未经蔡金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177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