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输送油气混合燃料油管总成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517165.3 | 申请日: | 2010-09-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41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 发明(设计)人: | 何永青;黄正;马尚多;周林;侯志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临海市四通制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11/08 | 分类号: | F16L11/08 |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 地址: | 317025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送 油气 混合 燃料 油管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管,尤其是汽车用上用的油气混合燃料油管。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特别是LPG汽车的燃料喷射装置与油泵之间主要通过金属油管来输送燃油,如铜制油管等。利用金属油管来输送燃油主要为适应其恶劣及承受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但金属油管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易振动,容易损坏;其质地坚硬,不易弯曲,安装不方便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适应恶劣及能承受高压力的工作环境,并且振动小,不易损坏,安装方便的输送油气混合燃料油管总成。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软管、管接头、连接件,所述软管两端通过连接件与管接头连接,所述软管包括内胶层、钢丝增强层、外胶层。
所述的输送油气混合燃料油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扣压胶管套筒。
所述的输送油气混合燃料油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胶层上设置有一组针眼状通孔。
由于上述方案采用内胶层、钢丝增强层、外胶层三层结构的油管,确保其强度能够长期承受高压力的工作环境。钢丝编织的中间层不仅具有提高强度,保证安全性的作用,还能消除输送油气作业中的静电积累,符合消防安全。由于橡胶软管本身质地柔软,所以其安装非常方便,安装好后也不易振动。另外由于橡胶材料的分子结构特性,在长期高压力输送混合燃气介质的环境下,燃气会从内胶层渗到中间钢丝层,并在中间层的缝隙中积聚,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导致外胶层鼓泡甚至破裂,部分燃气介质由管接头扣压端泄漏,导致油管质量缺陷,甚至引起安全事故。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外胶层表面均匀刺孔,可以及时释放气体渗透,避免气体积聚导致的软管鼓泡、破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软管3、管接头1、连接件2,软管3由耐油的内胶层4、钢丝纵横编织而成的钢丝增强层5和耐天候性优良的外胶层6组成。其内径为12.5mm,外径为23.0mm。这样结构的油管总成能够在-40~120℃范围内使用,最大能承受5MPa的压力。在软管3的两端通过连接件2连接管接头1。为保证软管3和管接头1之间连接的牢固性,连接件2采用现有的扣压胶管套筒。
由于橡胶材料的分子结构特性,在长期高压力输送混合燃气介质的环境下,燃气会从内胶层渗到中间钢丝层,并在中间层的缝隙中积聚,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导致外胶层鼓泡甚至破裂,部分燃气介质由管接头扣压端泄漏,导致油管质量缺陷,甚至引起安全事故。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在外胶层6上设置一组针眼状通孔,通孔可以及时释放气体渗透,避免气体积聚导致的软管鼓泡、破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临海市四通制管有限公司,未经临海市四通制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171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