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温乙烯球罐气体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17095.1 | 申请日: | 201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09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园园;邢涛;贾兆年;张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宁波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17C13/00 | 分类号: | F17C13/00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刘凤钦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乙烯 气体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乙烯储存领域,具体指一种低温乙烯球罐气体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乙烯工程越来越多,石脑油制乙烯、天然气制乙烯、煤制乙烯及渣油制乙烯等各种工艺的乙烯装置不断涌现,使得乙烯的储存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乙烯的储存主要为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低温带压储存,即采用半冷冻式,用球罐储存,储存温度约为-35℃,设计压力约2.1MPaG;第二种是采用低温常压储存,即选用双壁低温球罐,储存温度为-104℃,设计压力为微正压。这两种储存方式各有所长,特别是第一种球罐储存方式,由于操作灵活,运行成本相对低廉,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广泛采用,本发明就是指采用第一种储存方式时,乙烯气体的回收利用系统。
由于球罐内液态乙烯的储存温度低于环境温度。低温乙烯在储存过程中由于内、外环境温度的差别,会有少量的液态乙烯与外界发生传热而气化冷损。虽然少量气化的乙烯气化后吸收热量,可保证罐内的贮存温度,但由于外界热量的不断传入,这部分气化的乙烯会越来越多,造成球罐内压力的逐步升高。因此,目前通常是将球罐内气化的乙烯送往乙烯装置,以达到对球罐压力的控制。但当乙烯装置停工或检修时,这部分气化的乙烯只能排入火炬烧掉或直接排入大气,造成大气的污染和宝贵乙烯产品的损失。
对于这部分气化乙烯的处理,过去采用的回收系统有气相乙烯冷凝不完全、使用氟利昂制冷剂不环保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能够将气化乙烯完全冷凝且使用环保的低温乙烯球罐气体回收装置,以实现冷损乙烯循环利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低温乙烯球罐气体回收装置,包括设置在球罐外的冷凝器和向所述冷凝器提供冷媒的制冷系统,所述冷凝器通过管道连接球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采用丙烯作为冷媒;所述冷凝器设置在所述球罐的上方,冷凝器的入口连接所述球罐的气体出口,冷凝器的出口连接所述球罐上的液体回流口。
所述制冷系统可以包括依次相连接的压缩机、分离器、水冷式冷凝器、缓冲罐和经济器,所述压缩机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冷媒出口,所述经济器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冷媒入口。
较好的,上述冷凝器可以采用罐式冷凝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采用丙烯作为制冷介质,并且将冷凝器设置在球罐的上方,气化的乙烯可自然上升,而冷凝后的液体乙烯又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回流到球罐内;同时本实用新型采用丙烯作为制冷剂,冷凝更彻底、使用更环保。制冷系统结构简单、换热效率高,冷凝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该低温乙烯球罐气体回收系统包括:
罐式冷凝器2,设置在球罐1的上方,冷凝器的入口连接球罐的气体出口,冷凝器的出口连接所述球罐上的液体回流口。
制冷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3、油分离器4、水冷式冷凝器5、缓冲罐6和经济器7;压缩机3连接冷凝器的冷媒出口,经济器连接冷凝器的冷媒入口。该制冷系统采用丙烯作为冷媒。
其工作过程如下:
吸收环境热量气化后的乙烯从球罐1顶部的气体出口出来,进入冷凝器2,与丙烯换热冷凝后,经球罐上的液体回流口自动流回球罐1内。
丙烯与乙烯换热后变成气相进入压缩机3,加压后,进入油分离器4,将气相丙烯中的润滑油分离出来,润滑油经过润滑油冷却器8,冷却后返回压缩机3。气相丙烯继续前行进入水冷式冷凝器5冷凝成液体,通过缓冲罐6后到达经济器7,在经济器7中过冷,过冷后的制冷剂再减压阀9,减压降温后,变成液体,流动到设置在球罐上方的冷凝器2内,再次与气相乙烯换热,周而复始,将气相乙烯冷凝。从油分离器4中分离出来的润滑油,经水冷却后再回到压缩机入口循环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宁波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宁波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170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