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接安装在汽车车窗玻璃上的救生锤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14984.2 | 申请日: | 2010-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074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7 |
发明(设计)人: | 吕松检;沈芝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松检;沈芝君 |
主分类号: | B60R21/02 | 分类号: | B60R21/02;B60R1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4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接 安装 汽车 车窗 玻璃 救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直接安装在车窗玻璃上的救生锤,属于车用应急救生系统的一个部分。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空调客车的发展,许多城市公交车和长途大巴车都采用了全密封结构,车体上除车门和应急救生窗之外,整体采用密封结构,这种结构提高了车体的密封性能,提高保温效果,降低了车内噪音。由于整体采用密闭结构,基于应急安全需要,在应急救生系统的设置上,目前在车内安装了一定数量的救生锤,该救生锤采用常规的手锤的结构,安装在一定的支架上。在出现应急情况下,乘客要需要找到并取下救生锤,使用救生锤打击车窗的玻璃,击碎车窗玻璃,人员得以顺利救生。上述传统的救生锤,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缺点:
1.现有救生锤标识不明,影响应急使用:由于车上都安装有窗帘,一般情况下,救生锤极易被窗帘遮挡住。从应急现场施救的角度看,在出现应急事态情况下,由于几乎所有的乘客都没有受到相关的应急处置方面的专业训练,事故现场都比较混乱,应急处理往往陷入混乱状态,由于悬挂方式的救生锤不明显,往往会造成事故的扩大。由于应急处置中最关键的时间是早期快速处置,很显然,现有的救生锤系统存在标识不明不足。
2.在发生意外时使用不快捷:在发生意外的情况时,施救或自救的时间是得以救生的关键。而现有救生锤的使用,需要乘客先找到救生锤,再击碎玻璃,才能够得以救生,很显然,在发生意外时,在现场混乱的情况下,找救生锤这一步无疑会延误宝贵的救生时间。
3.现有救生锤数量和放置位置存在不足:目前的救生锤在车仓内部固定的位置,由于应急情况的出现具有不确定性,例如在车内救生锤放置的位置出现火源,救生锤将失去取用的机会,而当车体出现侧翻的情况下,下部的救生锤将被人员或物质压住,而上方的救生锤将无法取用。
4.现有救生锤使用方法存在不足:现有公交车的窗户使用的是钢化玻璃,钢化玻璃的中间部分是最牢固的,四角和边缘时最薄弱的。最好的方法是用救生锤敲打玻璃的边缘和四角,尤其是玻璃上方边缘最中间的地方,但大部分乘客都误以为是敲打玻璃的中间部分。
5.救生锤易丢失:由于救生锤一般都挂在公交车的两侧窗棂上的,很容易被一些不自觉的乘客据为己有,如果救生锤丢失,在出现应急情况下,后果将不堪设想
现有的救生锤由于存在以上的问题,在实际使用中确实存在并不方便因 素,会导致应急救生时,出现意外的情况发生。实际上,在国内已经多次发生过车内燃烧的事故,由于车内人员无法及时自我救生,造成了很多的伤亡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也从反面说明上述救生锤的并不能得到有效的使用,是车内人员无法得到有效救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传统救生锤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设计方案,可以有效的解决传统救生锤不足。即一种直接安装在汽车的车窗玻璃上救生锤,以达到改善以上不足设计目的:
1、一种直接安装在汽车车窗玻璃上的救生锤,包括锤体1部分和包裹锤体后部的软橡塑外套3两个部分构成。
2、锤体1整体由一块坚硬的金属构成,在锤体的前端是圆锥形前端,在锤体圆锥形前端的端面上,有尖锐的金属锥2,锤体1的尖锐金属锥面向玻璃,并离开玻璃一定的距离。
3、软橡塑外套3使用橡胶或者是其他硅橡胶类材料,软橡塑外套3的内部为一个空腔5,前端侧面采用薄壁结构,锤体1的后部镶嵌在空腔5的后端,空腔5内部的前端是中空结构,锤体1的前端放置在空腔5的内部。
4、软橡塑外套3的前端侧面薄壁上,设计有通气孔4,软橡胶3的前端,外圈设计为一个平面6。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救生锤形状说明。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救生锤外观形状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设计方式进行的,设计为为一种直接安装在汽车车窗玻璃上的救生锤的目的。
如图1所示,为一种直接安装在汽车车窗玻璃上的救生锤,整个救生锤包括两个部分,即金属锤体1(见附图1中的1部分)和外部软橡胶外套3构成。
金属锤体1整体有一块坚硬的金属构成,在锤体的前端是圆锥形尖锐端子2,端子2的作用方向直接面向被击打的玻璃。整个金属锤体部分是构成救生锤的击打主体,即构成了救生锤的金属锤体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松检;沈芝君,未经吕松检;沈芝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149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