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物理消泡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14327.8 | 申请日: | 2010-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84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方卓群;林旭荣;何润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汕头超声印制板(二厂)有限公司;汕头超声印制板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9/02 | 分类号: | B01D19/02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潮睿专利事务有限公司 44230 | 代理人: | 郭晓刚 |
地址: | 515065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物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少被排出的废水表面泡沫的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物理消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和城市的不断发展,大量被排出的废水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大,因此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废水对环境的破坏,需要大量的废水处理站对排放的废水进行处理,再排放到河流去。
现有的废水处理站,其放流池的明渠排水沟通过一个垂直向下的沟井将处理过的废水排到下水道。
明渠排水沟通过沟井排水至下水道的过程中,由于沟井的入口大,废水快速落到下水道的底部,无法在明渠排水沟上形成水位,废水从沟井的入口快速落下的时候,废水中会混进很多空气,空气与废水激荡就会产就生大量的泡沫,而大量的泡沫会通过沟井盖与沟井入口之间的缝隙涌出地面,影响环境的整洁与美观。
废水处理站放流池由于落差产生泡沫影响环境美观,一般来说难以避免,通常都是采用化学的方法(加消泡剂)加以消除。但是化学方法不但大幅增加运行成本,还会影响排出的处理后的水的COD指标。因此最佳的方案是采用非化学的方法尽可能的避免空气混入废水中,引起空气与废水激荡,产生泡沫。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供一种物理消泡装置,可以大幅的减少处理后的废水排到下水道后产生的气泡,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物理消泡装置,包括与沟井入口相匹配的活门、固定在沟井入口处的明渠排水沟底面上的转轴、用于调节活门与沟井入口之间缝隙大小的固定在明渠排水沟底面上的活门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门可转动的固定在转轴上,活门调节机构连接活门上表面。初始状态,与沟井入口相匹配的活门堵住沟井入口,这样在明渠排水沟内没有大量废水的时候,活门将沟井入口堵住,直到废水流入明渠排水沟内并形成一定的水位后,在水的压力作用下活门克服活门调节机构的作用力向下倾斜,废水流入沟井,由于流入沟井的废水没有在沟井入口处与空气发生激荡混合,因此大幅减少了形成的泡沫数量。
一种较优的方案,所述活门调节机构与活门上表面的连接处远离转轴。
一种较优的方案,所述活门包括两个半圆盘组件,两个半圆盘组件分别固定在转轴上,并且两个半圆盘组件分别位于转轴的两侧,活门调节机构分别连接两个半圆盘组件。
所述活门调节机构包括支撑架、固定连接杆、调节横杆、两条弹簧,支撑架固定在明渠排水沟底面上,固定连接杆上端固定在支撑架顶端,固定连接杆下端连接调节横杆的中部,两条弹簧的顶端分别连接调节横杆的两端,两条弹簧的底端分别连接两个半圆盘组件。
为了避免半圆盘组件与沟井入口之间缝隙过大,所述物理消泡装置还包括两条流量限制绳,两条流量限制绳的顶端分别固定在支撑架上,两条流量限制绳的底端分别连接两个半圆盘组件。
一种较优的方案,所述流量限制绳与半圆盘组件的连接处远离转轴。
本装置通过研究明渠排水沟底面沟井的入口处产生泡沫的机理,采用抑制空气进入处理过的达标排放废水与之混合的方法,通过避免空气进入废水中来消除泡沫。
本实用新型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物理消泡装置通过调节沟井入口的开启程度,使得明渠排水沟内的废水保持一定的水位,让流入沟井的水在沟井入口处不与空气发生激荡混合,从而大幅减少了处理后的水在下水道产生的气泡数量,使用效果非常好,也不会影响水的COD值,制造和使用的成本低、易于实现和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优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优选实施例中的一种物理消泡装置,包括与沟井10入口相匹配的活门、固定在沟井10入口处的明渠排水沟8底面上的转轴6、用于调节活门与沟井10入口之间缝隙大小的固定在明渠排水沟8底面上的活门调节机构,所述活门可转动的固定在转轴6上,活门调节机构连接活门上表面。与沟井入口相匹配的活门,即初始状态,活门正好堵住沟井入口。
所述活门包括两个半圆盘组件5,两个半圆盘组件5分别固定在转轴6上,并且两个半圆盘组件5分别位于转轴6的两侧,活门调节机构分别连接两个半圆盘组件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汕头超声印制板(二厂)有限公司;汕头超声印制板公司,未经汕头超声印制板(二厂)有限公司;汕头超声印制板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143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