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频喇叭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14148.4 | 申请日: | 2010-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214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冯维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星电声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9/06 | 分类号: | H04R9/06;H04R9/02;H04R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1 | 代理人: | 董琪 |
地址: | 52371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喇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响设备,具体说是一种全频喇叭。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全频喇叭中,其鼓纸外沿整圈均与支架粘合,由于鼓纸长轴方向的两端离音圈中心较远,能量传输损失较大,且粘合后会在鼓纸振动时形成与音圈中心处鼓纸相差较大的阻尼,造成鼓纸长轴和短轴方向的振动不均匀、不一致,导致最终效率不高,且低频效果不能较好的体现出来,降低了喇叭的灵敏度和低频特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频喇叭,鼓纸短轴方向的两端与支架粘合,鼓纸长轴方向的两端悬置,使得在振动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喇叭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更好的低频特性,且结构紧凑,制造方便。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全频喇叭,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对称安装于支架1上的左扬声器单元、右扬声器单元,所述支架1整体呈条形,安装左扬声器单元、右扬声器单元的部分呈阶梯状,
端子板2固定在支架1的中部下表面,端子板2左侧为左扬声器单元,右侧为右扬声器单元,所述左右扬声器单元的结构相同,每个扬声器单元的中心处设有与支架1连接的U杯11,支架1上设有与U杯11适配的通孔,
磁铁3粘接在U杯11内,
华司4粘接在磁铁3的上表面,
音圈6置于U杯11的上方,音圈6的下端位于华司4和U杯11间,
弹波5外沿粘接在第一级台阶上,弹波5的中心孔与音圈6的中部粘接将音圈6限位,
鼓纸7由纸胴体10和沿纸胴体10外沿粘接的折环9构成,
鼓纸7覆盖在支架1第二层阶梯上,纸胴体10在左右扬声器的两个音圈6处留有通孔,并与音圈6上端粘接,
鼓纸7短轴方向的两端的折环9与支架1粘合,
鼓纸7长轴方向的两端的折环9悬置,与支架1间留有间隙21。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端子板2用铆钉连接在支架1的中部下表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左右扬声器单元的两个音圈6分别通过一根锦丝线8与端子板2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锦丝线8焊接在端子板2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频喇叭,鼓纸短轴方向的两端与支架粘合,鼓纸长轴方向的两端悬置,在同等振动面积的情况下,可以有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低频效果,即可以提高喇叭的响度(即声音大小)和降低喇叭的谐振频率,使得这两个参数明显改进,且生产工艺简单,结构更紧凑,使得本产品可以做得较传统扬声器窄而长(长轴方向),而且高度又低(短轴方向),但可以达到比传统扬声器更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低频特性。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图:
图1 全频喇叭的正视示意图,
图2 全频喇叭的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频喇叭,包括:左右对称安装于支架1上的左扬声器单元、右扬声器单元,
所述支架1整体呈条形,安装左扬声器单元、右扬声器单元的部分呈阶梯状,
端子板2固定在支架1的中部下表面,端子板2左侧为左扬声器单元,右侧为右扬声器单元,所述左右扬声器单元的结构相同,每个扬声器单元的中心处设有与支架1连接的U杯11,支架1上设有与U杯11适配的通孔,
磁铁3粘接在U杯11内,
华司4粘接在磁铁3的上表面,
音圈6置于U杯11的上方,音圈6的下端位于华司4和U杯11间,
弹波5外沿粘接在第一级台阶上,弹波5的中心孔与音圈6的中部粘接将音圈6限位,
鼓纸7由纸胴体10和沿纸胴体10外沿粘接的折环9构成,
鼓纸7覆盖在支架1第二层阶梯上,纸胴体10在左右扬声器的两个音圈6处留有通孔,并与音圈6上端粘接,
鼓纸7短轴方向的两端的折环9与支架1粘合,
鼓纸7长轴方向的两端的折环9悬置,与支架1间留有间隙21。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端子板2用铆钉连接在支架1的中部下表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左右扬声器单元的两个音圈6分别通过一根锦丝线8与端子板2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锦丝线8焊接在端子板2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频喇叭,鼓纸短轴方向的两端与支架粘合,鼓纸长轴方向的两端悬置,在同等振动面积的情况下,可以有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低频效果,即可以提高喇叭的响度(即声音大小)和降低喇叭的谐振频率,使得这两个参数明显改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星电声科技(东莞)有限公司,未经东星电声科技(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141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