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消烟除尘脱硫一体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14072.5 | 申请日: | 2010-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33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褚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褚亮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0;B01D4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000 山东省泰安市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尘 脱硫 一体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尤其涉及燃煤、燃油锅炉或窑炉的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燃煤(或燃油)锅炉或窑炉的烟气都需要经过处理再排入大气,以便达到环保的要求。以往的烟气处理装置,有的仅限于除尘,有的仅限于脱硫,也有设为一体的。从结构上来说,各有各的特点,处理效果也不一样。例如专利号92241733.4一种脱硫除尘器,公开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由进气口、筒体、排气口和出灰口组成的脱硫除尘器,在筒体内壁与排气管之间装有喷液管,喷液管上遍布喷液小孔,筒体上部为圆直筒,顶部封口,下部为圆锥筒,下部为出灰口,排气管固定在圆直筒顶端向上排气或固定在圆直筒底部向下排气。工作原理是,喷液管喷洒的碱液与烟雾中的SO2生成盐并干噪成固体,还与烟尘形成较大颗粒,从而起一定脱硫除尘效果。”与本申请有关的技术方案还有各式的旋风除尘器,它们的结构都是在筒体上切向进风,使烟气在筒内产生旋转,靠离心力将烟尘脱除。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与现有的技术方案均不相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结构紧凑,即能除尘又能脱硫,且除尘脱硫效率高的一体化装置。
本装置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进气口、筒体、排气口和喷液管,筒体底部为圆锥筒;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喷液装置、挡水圈,导向脱水叶片和溢水箱;其中:
所述的筒体内还安装有一个文丘里管;
所述的进气口是一个切向进气的旋风进气箱,进气方向左旋或右旋;旋风进气箱布置在筒体顶上,并用法兰与文丘里管的顶部相连通;
所述的排气口设在筒体上部的筒壁上,而且是一个切向排气的排气口;
所述的圆锥筒的底口上安装有排污阀;
所述的文丘里管的中心轴线布置在筒体的中轴线上,文丘里管的顶部设有与旋流式进气箱连接的法兰,文丘里管底部出口平面设置在圆锥筒顶面以上,文丘里管底部出口处设有锥尖朝上的导向锥,使烟气在其引导下逆向旋转上行;
所述的挡水圈是一圈焊接在筒体内壁上的斜置挡水板;
所述的导向脱水叶片是焊接在筒体内壁上的若干斜置叶片,且在筒体内壁上布置一圈;导向脱水叶片设置在挡水圈以下的位置;
所述的喷液装置设在文丘里管内,喷液装置的构造是,在喷液管管壁上自上而下安装有若干喷液头,喷液头设置在文丘里管的中轴线上,喷液头上开有一圈朝斜下方的狭缝,喷出的液体呈锥面覆盖在文丘里管各个截面上。
所述的溢水箱用连通管与圆锥筒连通,溢水箱上设有可调节水位高度的溢水管,溢水管的溢水面设置在文丘里管的底部出口平面以下位置;通过溢水箱使圆锥筒内始终保持一定的碱液面。
所述的外壳由碳钢板或耐酸钢板焊接成型,内壁设置有一层钢扳网,钢扳网上涂覆有复合胶泥,复合胶泥上再粘贴上一层耐酸磁瓦。
所述的文丘里管由碳钢板或耐酸钢板焊接成型,内、外壁上均涂有复合胶泥防腐层,涂覆厚度15-25mm。
所述的复合胶泥是由铸石粉、氟硅酸钠、泡花碱搅拌而成的糊状物。
本装置使用的碱液由Ca(H)2和NaOH加水组成,PH值10-11,由耐酸泵从碱液池打入进液管,定期从排污阀放出的污水碱液和溢水箱排出的污水碱液排入三级沉淀池净化,净化后的液体送入碱液池循环利用。
本装置的工作原理是:烟气在引风机(引风机前置后置均可)作用下,首先从上部进气口旋流式进入,大颗粒的烟尘被离心甩下,随后旋转进入文丘里管,经多级喷液层后,烟气同碱液结合增重,增加离心除尘效果,并与烟气中的硫多次反应,大大提高了脱硫除尘效率;接着烟气继续在文丘里管旋转下行,冲击圆锥筒里的碱液水膜,使烟气在碱液中得到了一次清洗,在导向锥作用下反向上行,经过离心旋转上行,再经挡水板脱水甩干,从排气口排出。
本装置脱硫反应过程是:吸收过程中2NaOH+SO2=Na2SO3+H2O,再生过程中Ca(OH)2+Na2SO3+1/2H2O=2NaOH+CaSO3·1/2H2O。
本装置使用说明如下:
1、准备工作,在沉淀池内加适量水、火碱和石灰水形成脱硫除尘液(碱液),调整PH值10-11,关闭排污阀,启动耐酸泵,通过喷液头向装置内供碱液,至溢水箱溢水面位置。
2、起动引风机调整溢流管高低,使烟气中不含水滴,开始正常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褚亮,未经褚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140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道混合器
- 下一篇:粘贴碳纤维复合材的电热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