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接线盒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513067.2 | 申请日: | 2010-09-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301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 发明(设计)人: | 薛章兰;韩洪强;朱自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N6/00 | 分类号: | H02N6/00;H02G3/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接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线盒,尤其涉及一种用以连接太阳能电池的接线盒。
【背景技术】
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现有技术请参见2009年9月16日公告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CN201312273Y号,该专利揭示了一种接线盒,所述接线盒一端连接有线缆,该线缆从接线盒顶角处延伸出来以与其它接线盒连接,所述接线盒包括下壳体、遮盖于下壳体上的上壳体以及安装于下壳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一端用以电性连接太阳能电池,而另一端用以与上述线缆电性连接,所述下壳体大致呈方盒状,所述下壳体包括四个侧壁以及过渡连接相邻两个侧壁的圆弧面,所述线缆从圆弧面处延伸出接线盒。如此设置,线缆接入结构与下壳体的顶角处是圆角配合,线缆接入结构与接线盒之间存在间隙,防水性能不好,从而影响接线盒的使用寿命。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接线盒,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性能较好的接线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接线盒,用以连接线缆,所述接线盒包括下壳体、收容于下壳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以及设于下壳体上用以收容线缆的铆合部,所述下壳体包括第一侧壁、与第一侧壁垂直的第二侧壁以及位于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之间的用以收容导电端子的收容腔,所述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之间至少设有一个相对于下壳体横轴方向倾斜延伸且连接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的平面状的连接部,所述铆合部设于连接部上且与连接部垂直连接。
所述连接部设有两个且对称设置于第二侧壁的两侧。
所述铆合部与下壳体一体成型。
所述下壳体上设有连接线缆的正极输入端,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与正极输入端相连的第一导电片以及位于第一导电片内侧且与第一导电片相邻的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二导电片的面积大于第一导电片的面积。
所述下壳体上还设有连接线缆的负极输出端,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与负极输出端相连的第四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的面积大于第四导电片的面积。
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位于第二导电片与第四导电片之间的第三导电片,所述第三导电片的面积大于第四导电片的面积并且小于第二导电片的面积。
所述第三导电片的面积大于第一导电片的面积。
所述接线盒上设有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一侧设有水平延伸的贴焊在导电端子表面上的接脚。
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平板状的主体部、自主体部后端向上弯折延伸而成的弯曲部以及自弯曲部右侧末端进一步向右延伸的用以搭接太阳能电池的搭接部、自主体部前端向前延伸的用以连接线缆的第一接线部及第二接线部,所述弯曲部与搭接部位于同一个平面内。
所述导电端子还设有大致为三角状的弹性夹持片,所述夹持片设有水平设置的平板状基部、自基部前后两侧向上倾斜弯折延伸并向中靠拢的两个弹片部以及自弹片部顶端进一步向外侧弯折延伸的反翘部,所述搭接部夹持于两弹片部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连接部倾斜设置,所述铆合部与连接部之间是平面与平面之间的配合,如此设置,所述铆合部与连接部之间之间没有间隙,密封性较好,进而防水性能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接线盒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接线盒的上壳体掀开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接线盒去除上壳体的立体组合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接线盒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图4中接线盒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接线盒的导电端子、二极管以及夹持片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与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接线盒100用以连接太阳能电池并传输电流。所述接线盒100与两根线缆(未图示)连接。所述接线盒100包括绝缘壳体1、安装于绝缘壳体1内的若干用以连接两根线缆的导电端子2以及安装于相邻两个导电端子2之间的二极管3。
请参阅图4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线缆的位置为前方,连接太阳能电池的位置为后方。所述绝缘壳体1大致呈方盒状,包括框体状的下壳体12、覆盖于下壳体12上方的上壳体11、位于下壳体12与上壳体11之间的密封圈13、安装于下壳体12底面上的垫片14以及用以连接上壳体11及下壳体12的拴绳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130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步进电机的驱动控制装置
- 下一篇:太阳能光伏板“圆管”固定支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