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强韧性扶手带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512603.7 | 申请日: | 2010-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51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 发明(设计)人: | 王勤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江市康龙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B23/24 | 分类号: | B66B23/2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 地址: | 21521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韧性 扶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扶手带,尤其涉及一种强韧性扶手带,具体适用于自动扶梯上扶手的使用保护。
背景技术
目前,自动扶梯在公共场所得到了大量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自动扶梯一般在扶梯的两侧设置有扶手带,该扶手带随着扶梯踏板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进行同步循环运转。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736326Y,授权公告日为2005年10月26日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扶手带橡胶钢丝帘布,由橡胶带和复数根钢丝构成,钢丝设置在所述的橡胶带中,橡胶带的横截面呈梯形,复数根钢丝设置在橡胶带的中部,复数根钢丝均与橡胶带的横截面垂直,复数根钢丝沿所述的橡胶带的长度方向间隔平行排列。在所述的橡胶带的中均匀间隔设置有10-25根钢丝。虽然该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在与其它帘布层贴合成形存在的堵气、位移等问题,且增加了粘着面,提高了扶手的挺直和拉断强度,但其所包括的多根钢丝为单根结构,其在组装时是一根一根平行排列,不仅韧性较低、使用中容易折断,而且操作步骤繁琐,提高了装配的难度,此外,该实用新型只能通过底面的两端与扶手相结合,牢固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韧性较低、操作步骤繁琐、牢固性较低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韧性较强、操作步骤简易、牢固性较高的强韧性扶手带。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强韧性扶手带,包括外层、抗拉层与滑动层,所述外层的内表面与抗拉层的上表面相连接,抗拉层的下表面与滑动层的上表面相连接,所述抗拉层包括固定层与内芯,该内芯为网络状结构,且设置在固定层的正中位置。
所述内芯为正十字、斜十字、人字或蜂窝状的网络状结构。
所述内芯包括内芯横列与内芯竖列,内芯横列的数目为二至十列,内芯竖列的数目为二至二十列,且内芯横列的数目小于等于内芯竖列的数目。
所述内芯横列的数目为四列,内芯竖列的数目为十四列。
所述滑动层的下表面的正中部位固定连接有辅助固定部,该辅助固定部与滑动层的下表面之间形成的下夹角为0-90度。
所述下夹角为60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由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强韧性扶手带中抗拉层包括固定层与内芯,该内芯为网络状结构,且设置在固定层的正中位置,该种网络状的结构设计不仅能够提高抗拉层的韧性,而且在组装时,不再需要一根一根的铺设抗拉层的内芯,而只需要一次铺设,就可以将整个网状结构的内芯铺设完毕,操作步骤十分简易。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韧性较强,而且操作步骤简易。
2、由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强韧性扶手带在滑动层的下表面的正中部位固定连接有辅助固定部,该辅助固定部与滑动层的下表面之间形成的下夹角为0-90度,使用时,辅助固定部与扶手的中间槽进行滑动配合,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极大的提高扶手带与扶手之间结合的牢固性。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牢固性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方向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内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外层1,抗拉层2,滑动层3,固定层4,内芯5,内芯横列51,内芯竖列52,辅助固定部6,下夹角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图2,一种强韧性扶手带,包括外层1、抗拉层2与滑动层3,外层1的内表面与抗拉层2的上表面相连接,抗拉层2的下表面与滑动层3的上表面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特点之一在于:抗拉层2包括固定层4与内芯5,该内芯5为网络状结构,且设置在固定层4的正中位置。该种设计不仅可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韧性,而且可以降低装配难度。
参见图3,内芯5为正十字、斜十字、人字或蜂窝状的网络状结构;优选内芯5包括内芯横列51与内芯竖列52,内芯横列51的数目为二至十列,内芯竖列52的数目为二至二十列,且内芯横列51的数目小于等于内芯竖列52的数目;进一少优选内芯横列51的数目为四列,内芯竖列52的数目为十四列。该种设计可以进一步增强本实用新型的韧性。
参见图1-图2,滑动层3的下表面的正中部位固定连接有辅助固定部6,该辅助固定部6与滑动层3的下表面之间形成的下夹角7为0-90度,进一步优选下夹角7为60度。该设计可以增强本实用新型与扶手之间结合的牢固性。
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不仅韧性较强、牢固性较好,而且操作步骤简易、装配难度较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为限,但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内容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纳入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江市康龙橡塑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吴江市康龙橡塑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126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