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止水对拉穿墙栓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12354.1 | 申请日: | 201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80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朱平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平祥 |
主分类号: | E04G17/065 | 分类号: | E04G17/065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李子安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止水 穿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墙螺栓,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墙体施工的止水对拉穿墙栓。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防水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如地下室的外墙、池壁以及人防工程,在其混凝土施工中,用于连接、支撑模板的防水对拉穿墙螺栓是必不可少的器具。从目前市场销售和现场使用状况来看,此类产品种类繁多,且存在有不同的缺点:(1)组成零件多,结构复杂,安装、拆卸不方便;(2)所用止水部件采用遇水膨胀材料,此类材料一是受使用寿命的限制,二是容易受到雨水的干扰,经常在雨水或施工现场用水的作用下,遇水膨胀材料提前膨胀,以至失去以后在混凝土墙体中遇水膨胀的功能,从而失去了止水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止水性能好的止水对拉穿墙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止水对拉穿墙栓,包括止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套管,所述套管里端的端头与止水板的板面固定连接,所述套管外端的端头上安装有中心带有安装孔的支撑垫,套管外端的内壁上设置有套管内螺纹,套管通过所述套管内螺纹与带有外螺纹的栓杆里端的端头相连接。
设置在所述止水板两侧的套管位于同一轴线上。
所述套管与所述止水板的板面垂直。
所述套管外端的横断面为三角形。
所述支撑垫的安装孔内设置有与所述栓杆的外螺纹相啮合的支撑垫内螺纹和用于放置内角扳手的卡口。
所述栓杆外端的端头上一体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具有两个相互平行的表面。
所述止水板的周边上设置有折边。
所述折边与所述止水板板面的夹角为135°。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
(2)止水性能可靠,工作寿命长;
(3)满足有关建筑规范的要求。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B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止水板; 2-栓杆; 3-套管; 4-支撑垫;
5-支撑垫内螺纹; 6-卡口; 7-卡块; 8-折边。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止水板1,所述止水板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套管3,所述套管3里端的端头与止水板1的板面固定连接,所述套管3外端的端头上安装有中心带有安装孔的支撑垫4,套管3外端的内壁上设置有套管内螺纹,套管3通过所述套管内螺纹与带有外螺纹的栓杆2里端的端头相连接。所述栓杆2外端的端头上一体设置有卡块7,所述卡块7具有两个相互平行的表面。
设置在所述止水板1两侧的套管3位于同一轴线上。
所述套管3与所述止水板1的板面垂直。
所述止水板1的周边上设置有折边8。
所述折边8与所述止水板1板面的夹角为135°。
如图2所示,所述套管3外端的横断面为三角形。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支撑垫4的安装孔内设置有与所述栓杆2的外螺纹相啮合的支撑垫内螺纹5和用于放置内角扳手的卡口6。
本实用新型止水板1、套管3和栓杆2均采用钢材制成,支撑垫4由塑料制成,套管3与止水板1焊接,套管3与栓杆2通过螺纹连接。设置在套管3外端内壁上的内螺纹,可通过对套管3外部冲压工序完成,将套管3外端横断面冲压成三角形,不仅容易加工,而且冲压出的内齿长,与栓杆2的螺纹连接会更加可靠。设置在支撑垫4上的内螺纹5用于和栓杆2的连接,便于拆卸作业中在拔出栓杆2的同时连带支撑垫4一并拔出。在拆卸作业中,如果支撑垫4与混凝土粘接过紧,可将内角扳手放入设置在支撑垫4上的卡口6内,转动扳手,使支撑垫4松动后再将其拔出。折边8的设置可改善防渗效果,有效提高本对拉穿墙栓的止水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平祥,未经朱平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123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晶显示驱动装置
- 下一篇:电子纸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