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纤无源总线型光网络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11543.7 | 申请日: | 201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603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发明(设计)人: | 林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24 | 分类号: | H04B10/24;H04B10/12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陈浩 |
地址: | 471003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源 线型 网络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通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无源总线型光网络结构,主要由两条主光纤、连接在两条主光缆上的节点构成,每个节点包含一个以上的光发射模块TX和光接受模块RX,光网络上任意一个节点发出的光信号,能够被包括自己在内的全部节点接收到,总线上的任意两个节点可以实现光信号的互通,为了在总线型光网络中增加更多的节点,可以在光网络系统的一端或两端增加星型光分路耦合器。如图3所示,现有的一种光网络结构,左端接入N×N星型光分路耦合器,右端接入M×M星型光分路耦合器,当任何一个TX端输入的光信号,所有的RX均能接收到。但是此种结构存在如下问题:当RXN接收到TXN发送的光信号后,将此光信号传输到双芯总线系统的一芯中,由另一端的星型光分路器M×M接收到,再将此光信号重新传输到RXN中,这样就形成了光信号在此总线型网络中无限的循环传输下去,造成光信号的叠加,使得整个光网络系统都受到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纤无源总线型光网络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信号叠加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纤无源总线型光网络结构,包括两条并列延伸设置、传输光信号方向相反的第一、第二主光纤和连接在两主光纤上的多个节点,所述节点有两种,一种是沿主光纤延伸方向逐个分布的沿线节点连接结构,另一种是连接在两条主光纤的两端的端接节点连接结构,所述每个沿线节点连接结构是由一个以上的光发射模块、一个以上的光接收模块通过多个光耦合器连接构成,每个沿线节点连接结构中的光耦合器有:第一~第四1×2光耦合器、P×3光耦合器、3×P光耦合器,P的数目与光发射模块、光接收模块的数目相同,其连接方式为:沿线节点连接结构的各光发射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P×3光耦合器的各输入端连接,沿线节点连接结构的各光接收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3×P光耦合器的各输出端连接;第一、第二1×2光耦合器1、2沿光传输方向依次连接在第一主光纤上,第一1×2光耦合器的输入端通过节点结构的输入口与第一主光纤连接,第一1×2光耦合器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第二1×2光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3×P光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二1×2光耦合器的第二输入端与P×3光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二1×2光耦合器的输出端通过节点结构的输出口与第一主光纤连接;第三、第四1×2光耦合器沿光传输方向依次连接在第二主光纤上,第三1×2光耦合器的输入端通过节点结构的输入口与第二主光纤连接,第三1×2光耦合器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第四1×2光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3×P光耦合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四1×2光耦合器的第二输入端与P×3光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四1×2光耦合器的输出端通过节点结构的输出口与第二主光纤连接;P×3光耦合器的第三输出端与3×P光耦合器的第三输入端连接;所述的每个端接节点连接结构是由一个以上的光发射模块、一个以上的光接收模块通过一个N×2星型光耦合器和一个2×N星型光耦合器连接构成,其中N的数目与光发射模块、光接收模块的数目相同,两星型光耦合器的N个输出/入端对应连接各个星型分布的光接收/发射模块,两星型光耦合器的两个输出/入端除在两者间对应相互连接外,还与端接节点连接结构上连接的两条主光纤的输入/出端连接。
所述N、P的数目均介于1~32。
所述P=3,沿线节点连接结构中的P×3光耦合器、3×P光耦合器均为3×3光耦合器。
本实用新型的总线型光网络改进了总光纤双芯干路上的光分路耦合器的接入形式,可以实现总线型光网络中的任何一个节点都能够接收到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节点发出的光信号,并且只接收到一次,而不会不停循环传输光信号,光网络中没有信号叠加的干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是由两条并列延伸设置、传输光信号方向相反的第一、第二主光纤30、40和连接在两主光纤上的多个节点构成,所述节点与主光纤的连接结构有两种,一种是沿主光纤延伸方向逐个分布的四个沿线节点连接结构10,当然沿线节点连接结构结构10可根据具体需要和网络实际状态布置1到3个或超过4个的多个,另一种是连接在两条主光纤的两端的端接节点连接结构20、21。图中的箭头代表光信号传输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115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