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灸炉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11251.3 | 申请日: | 201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48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汝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汝臣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14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灸炉。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艾灸是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艾炷或艾条,点燃后熏熨或温灼体表腧穴的灸法,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灸炉是防止艾条,艾绒等相关物质的装置,现有传统的灸疗如艾条、艾柱、艾架和普通灸炉都是向上冒烟,而这些装置一般都是采用底部与身体接触,这样艾条、艾绒等物质产生的烟直接从上方冒出而跑掉,不经过人体穴位,对人体治疗的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艾绒产生的烟自灸炉下方冒出,经过人体穴位进行作用,从而增强对人体治疗效果的新型灸炉。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灸炉,其中,包括外管,所述外管的内部设置有管状内胆,所述内胆的底部设置有挡板,并在所述挡板上设置有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灸炉,其中,所述外管的下端侧壁上设置有出气孔,并且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出气孔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灸炉,其中,所述通孔为8个,并且其中7个通孔呈正七边形的顶点状排列在所述挡板上,另一个通孔位于所述正七边形的中心处。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灸炉,其中,所述挡板与所述内胆为一体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灸炉,其中,所述外管的左侧外壁上和右侧外壁上均设置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新型灸炉的有益效果为:设置外管,外管的内部设置管状内胆,内胆的底部设置有挡板,并在挡板上设置有通孔,形成的新型灸炉,将艾绒自内胆的上方放入到内胆中,采用一根筷子或其他条状物自挡板底部的通孔处伸入,从而将内胆中艾绒捅出一个轴向的孔,这时点燃艾绒,再将内胆中艾绒上端的部分糊在一起,将艾绒中的轴向孔的顶端封死,这时,烟酒会从底端的通孔处冒出,从而经过人体穴位进行作用,进而增强对人体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新型灸炉使用状态下的主视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新型灸炉的俯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灸炉,包括外管1,外管1的左侧外壁上和右侧外壁上均设置有把手2,外管1的内部卡装有管状内胆3,并且内胆3与外管1在外力作用下可形成滑动配合,内胆3的底部一体设置有挡板4,并在挡板4上设置有通孔5,通孔5为8个,其中7个通孔呈正七边形的顶点状排列在挡板4上,另一个通孔位于正七边形的中心处,外管1的下端侧壁上设置有出气孔6,并且挡板4位于出气孔6的上方,点燃内胆3中的艾绒7,艾绒7燃烧产生的烟通过中心的轴向孔8向下移动到通孔处,从通孔处冒出,为暗火,燃烧幅度小,也可以节省材料,并且不会产生掉渣的现象,防止烫伤人体,在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灸炉直接对准需要治疗的人体穴位,然后将一根松紧带的两端系在把手上,捆在人胳膊或者腰等处即可。
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汝臣,未经王汝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112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水箱非承压太阳能热水器
- 下一篇:一种支架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