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注墨瓶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10944.0 | 申请日: | 201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11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徐长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J2/175 | 分类号: | B41J2/175 |
代理公司: | 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62 | 代理人: | 张中 |
地址: | 519060 广东省珠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墨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体容器,尤其是一种向喷墨打印机墨盒内加注墨水的注墨容器。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机使用墨盒提供墨水进行打印工作,当墨盒内的墨水用完后,墨盒大都被废弃,从而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很多人在用完墨水的空墨盒中注入墨水后重新使用。
为向墨盒内注入墨水,出现了多种注墨瓶。图1所示为一种常见的注墨瓶,具有弹簧式瓶体及细长的注墨针。采用此种注墨瓶进行注墨时,使注墨针插入墨盒的注墨口,用力挤压瓶体,瓶体被压缩变形,从而把墨水挤入墨盒内。由于此种注墨瓶在瓶身周向垂直于压缩方向设置为多个完整的可压缩环,在挤压瓶体后释放时,瓶体回弹性差,很难恢复为原来的形状,从而使再次挤压瓶体进行注墨时需要较大的力,进而注墨困难。当瓶体内所具有的墨水较少时,则无法注入墨盒内而残留在注墨瓶内,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及环境的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弹性好,注墨简单方便,无残留的注墨瓶。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解决方案:
注墨瓶,包括:内部设置有注墨通道的注墨嘴;瓶体,具有设置在瓶体一端与注墨嘴连接的瓶口,瓶体内部与注墨通道流体连通;瓶体的另一端部设置为在力的作用下可沿与注墨嘴的注墨方向相垂直的一方向变形及恢复变形。
通过在注墨瓶的一端部设置可弹性压缩部分,在垂直于压缩方向上的可压缩部分不闭合,瓶体在压缩力释放后,回弹性好,易于恢复原状,从而再次压缩注墨时不需更大的力,注墨简单方便。当瓶体的墨水较少时,压缩注墨瓶的力与注墨瓶进行注墨的初期基本相同,从而墨水不会残留在注墨瓶内。
较具体的方案为瓶体的另一端为可弹性压缩部分,且从另一端沿向瓶口方向延伸。此种设置使瓶体内的墨水在受压注墨时沿注墨方向流动,从而注墨更加顺畅。
更具体的方案为可弹性压缩部分延伸至邻近瓶口处。从而使可弹性压缩部分设置为尽可能大,一次压缩注入的墨水较多,注墨时所需施加的力较小。
可弹性压缩部分的外端面设置有自另一端向瓶口延伸的一组加强筋。可进一步增加瓶体的回弹性,并起到防滑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注墨瓶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4是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5是图4的剖视图;
图6是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向墨盒进行加墨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如图2至5所示,注墨瓶由注墨嘴1和瓶体2组成。注墨嘴1内部具有注墨通道11。瓶体2具有瓶口21和扇形折叠瓶身22。注墨通道21与瓶体2内部液体连通。瓶身22包括位于扇形内部的折叠部分221及扇形两端部的非折叠部分222,非折叠部分的端面上设置有加强筋223。
如图6所示,采用本实施例注墨瓶为墨盒3进行注墨时,使注墨嘴端部插入墨盒注墨口31内,用力沿方向B挤压瓶体2,扇形内部的折叠部分221被压缩,扇形端部的非折叠部分222产生弹性变形,瓶体2内的墨水以方向A向墨盒内注入。当挤压瓶体的力释放后,非折叠部分222在恢复力的作用下弹回原来的位置,从而可带动折叠部分221恢复至压缩前的位置。加强筋223的设置能更一步增强弹性恢复力。再次进行注墨时,所施加的力与初次施加的力相同即可使瓶体2达到相同的变形程度,从而注墨过程不费力。即使在瓶体2内的墨水残留很少时,进行注墨所施加的力仍与初次注墨施加的力相同,从而墨水不会残留在瓶体2内,而是被注入墨盒3。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此,凡采用等效变换等方式的技术方案都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109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船舶高精度控制方法
- 下一篇:阵列摄影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