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门锁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10511.5 | 申请日: | 201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21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廖云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威士迪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49/00 | 分类号: | E05B49/00;E05B47/06;E05B63/14;E05B63/04;E05B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201615 上海市松江***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门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美式门锁。
背景技术
门锁是把门锁住以防止他人打开这个门的设备,是人们居家及机关防盗及只允许特定人群进入的屏障。出于安全、方便、稳定的需要,人们对门锁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美式门锁以其流畅的外形,及相对较高的安全性能受到人们的喜爱。
现有的美式门锁中有可进行指纹识别的类型,其可实现指纹开门和钥匙开门同锁,该种门锁中有两个电机分别控制闭锁锁舌和斜锁舌的开启,该闭锁锁舌的伸缩完全依靠变速电机驱动实现,另外,挂档部件和开门轴分开,人们根据左右开门需要设置相应门锁时比较复杂、繁琐。
发明人发现,现有的该种可进行指纹识别的美式门锁至少存在如下缺陷:该种美式门锁的耗电量大,结构复杂,且由于电机驱动开关门降低了电机的使用寿命,故障率相对较高;另外,由于现有的指纹识别双舌门锁的挂档部件与开门轴分开设置,则人们针对左右开门的需要选择相应门锁,不方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门锁,以实现既能符合美式门锁的安装孔标准,也能够克服美式指纹识别双舌门锁耗电量大、结构复杂及故障率高等缺点的目的,又稳定、可靠,普通人员即可快速实现左右开门转换。
一种门锁,包括:闭锁锁舌(1)、把手(3)、连杆(4)、闭锁锁舌启动器(5)、旋钮联动器(6)、档位器(7)、挂档轴(8)、档位器销子(9)、电机(10)、滑动轨道片(11)和指纹验证系统(12),其中:
所述挂档轴由挂档部件和开门轴一体化构成;
所述把手(3)与所述挂档轴(8)插接固定;
所述挂档轴(8)插接于所述档位器(7)中;
所述电机(10)与所述滑动轨道片(11)连接,所述滑动轨道片(11)中部设有与所述档位器销子(9)形状对应的销孔;
所述指纹验证系统(12)采用指纹存储与比对的方式进行指纹验证;
连杆(4)上端与所述闭锁锁舌启动器(5)套接,所述连杆(4)中部与所述旋钮联动器(6)套合;所述连杆(4)下部设有配合所述档位器(7)和所述挂档轴(8)运动的孔道。
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指纹验证系统(12)中存储的指纹与打开门锁的人的指纹吻合时,则通过所述指纹验证系统(12)中的控制电路向所述电机(10)发出电信号,并由该单电机(10)驱动滑动轨道片(11),随后人压动把手(3)转动到位实现打开门的动作,由于本实施方式中是单电机驱动结合机械式开门模式,节省了电能,且门锁结构相对现有技术中的指纹验证双舌美式门锁更为简洁,且单电机的设置降低了产生故障的概率,另外,本实用新型门锁采用将现有技术中的挂档部件与开门轴一体化构成的方式方便地实现了门锁左右开门的快速转换。
优选地,所述门锁还包括斜锁舌(2),所述斜锁舌(2)与把手联动,所述把手(3)控制所述斜锁舌(2)的伸出及收缩。
当压动把手时,闭锁锁舌(1)与所述斜锁舌(2)联动,即通过压把手的方式,同步开启所述闭锁锁舌(1)与所述斜锁舌(2)。
优选地,所述档位器(7)内环上设有一个定位卡块(71)、所述档位器(7)外环上设有凸杆(72)及销孔(73)。
优选地,所述挂档轴(8)设有与所述定位卡块(71)相应的半圆形卡位(81),所述半圆形卡位(81)连接有圆柱形配合轴(82)。
所述挂档轴(8)是可灵活抽拉的带有半圆形卡位(81)的杆状装置,结合了现有技术中挂档和开门轴,为了防止所述挂档轴(8)转动时,因与所述档位器(7)安装不同心而转动不灵,在挂档轴的半圆形挂档上方,设置有圆柱形配合轴(82)。
优选地,所述档位器销子(9)可与所述销孔(73)套合,并与所述滑动轨道片(11)的销孔相对应。
所述档位器销子(9)分别与所述档位器7的销孔(73)和所述滑动轨道片(11)的销孔结构上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连杆(4)将所述门锁的把手(3)转动传递至所述闭锁锁舌(1)及所述门锁的开门旋钮上。
所述连杆(4)实现把手(3)转动传动装置。
优选地,所述电机(10)通过齿轮连接所述滑动轨道片(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威士迪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威士迪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105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