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燃气灶分火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510305.4 | 申请日: | 2010-08-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21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 发明(设计)人: | 林泽洲;林庆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英格利斯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D14/84 | 分类号: | F23D14/84 |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石岐区红徽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86 | 代理人: | 邹常友 |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燃气灶 火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灶分火器,具体地说是一种结构简单,加工、安装方便的新型燃气灶分火器。
背景技术
专利号为ZL200420053606.3公开了一种名称为“分火器”,该专利所描述的技术方案为:分火器包括环状支撑座、支撑座的外缘局部与分火盖支撑体相连,分火盖支撑体与分火盖相连,混气导管顶端穿过环状支持座的中心孔部分插入分火盖的中空腔体内,分火盖与支撑座之间由于分火盖支撑体的存在形成扁状出气口。专利号为ZL200520085568.4公开了一种名称为“燃气灶分火器”,该专利所描述的技术方案为:燃气灶分火器由底座、分火盖支撑体和分火盖组成并连接成一体,底座与分火盖之间具有扁状出气口,底座中心设有用于与混气导管上端口连接的插孔,在分火盖上设置有出气口。
上述两专利描述了关于分火盖通过分火盖支撑体支撑在混气导气管的顶部的不同结构,但都存在结构复杂、加工繁琐、安装不方便的缺点,需要对分火盖与分火盖支撑体的结构作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安装方便的新型燃气灶分火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燃气灶分火器,包括混气导管与分火盖,分火盖安装在混气导管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气导管的上部设有出气口。
所述出气口为若干孔,分布在混气导管的上部管壁上。
所述出气口为凹形口,分布在混气导管的顶部管壁上。
所述分火盖上设有柱状台阶,分火盖通过柱状台阶嵌入安装在混气导管的顶部,柱状台阶圆柱壁与混气导管上部管内壁相接,柱状台阶底面与混气导管顶面相接。
所述分火盖为内凹圆柱体,分火盖套装在混气导管的顶部,分火盖内凹圆柱体内壁与混气导管上部管外壁相接,内凹圆柱体底面与混气导管顶面相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燃气灶分火器在混气导管的上部管壁上设有出气口,分火盖嵌入或套装在混气导管的上部。人们在安装分火盖时,将分火盖盖装在混气导管的顶部即可,安装简单方便,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燃气灶分火器混气导管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燃气灶分火器混气导管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燃气灶分火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燃气灶分火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燃气灶分火器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燃气灶分火器在混气导管1的上部管壁上设有出气口2,出气口2可以为设置在混气导管1上部管壁上的若干个孔,或者是设置在混气导管顶部管壁上的凹形口,孔和凹形口均布在混气导管1上。分火盖3可以有两种结构,一种结构是在分火盖3上设有柱状台阶,分火盖3通过柱状台阶嵌入安装在混气导管的顶部,柱状台阶圆柱壁与混气导管上部管内壁相接,柱状台阶底面与混气导管1顶面相接;另一种结构是分火盖3为内凹圆柱体,分火盖3套装在混气导管1的顶部,分火盖3内凹圆柱体内壁与混气导管1上部管外壁相接,内凹圆柱体底面与与混气导管顶面相接。本实用新型燃气灶分火器安装简单方便,效率高、加工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英格利斯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英格利斯电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103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