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容感应式接近控制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509123.5 | 申请日: | 2010-08-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203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 发明(设计)人: | 刘家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家发 | 
| 主分类号: | G08B13/26 | 分类号: | G08B13/2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331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 感应 接近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探测工作或设防的区域是否有人体或金属物体靠近的电容感应式接近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市场上用于接近控制监控装置品种很多,最有代表性、市场占有率最大的用红外传感器为探头(用热释电效应器件加菲涅尔透镜)制造的监控装置;二是利用微波探头制造的监控装置。这些监控装置在很多领域防范的主导地位和积极作用不容质疑,但它们在实际使用中也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
存在问题
(一)市场上使用最多的人体热释红外探测报警器,外观为白色半园柱形,俗称红外探测器。红外探头中使用的是热释电效应器件,为了提高探测距离又加了菲涅尔透镜,其先天有一定的方向性,因而存在着探测死角。另外,这些红外探头在室内测试时都比较灵敏、可靠,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要打折扣。
1.当夏天室内气温≥30度时,由于环境温度淹没人体体表温度,人体表温度加上汗液蒸发大概只有31度,那么人体体温接近环境温度,红外探测器内探测芯片很难探测出人的体温,导致探测距离急剧缩短或探测作用不可靠或失效。
2.室温25~30度时,遇小偷和动物(包括宠物)面对红外探头窗口作横向移动、走动时能够报警,如果面对着探测窗口缓慢作纵向直行时,红外探头就反映迟钝或失效。
3.室温在25度时,人体面对热释红外探测报警器的探头窗口作纵向运动时,也就是面对红外探测窗口慢慢地靠近,只到慢慢地关闭报警器,红外探测报警器常常无反映。
4.有一种放在窗户上的护窗雷达,其也属人体热释红外探测报警器。虽然气温只有二十几度,但装在窗户上的红外报警器受到阳光照射,报警器内部温度很难散发,探测芯片因匣内温度过高也影响探测作用。
5.还有的把人体热释红外探测报警器安装在院墙上,受环境温度的干扰,其作用也会大打折扣,且容易遭到引线被剪断或破坏。
由此可见:夏季在户外使用或安装人体热释红外监控装置工作性能不够可靠。熟悉红外探头工作原理的入侵者可设法利用探头的死角,从红外探头侧面、后面关闭或破坏报警器,从而进入红外探测防范区域。红外探头对不移动物体,对不发红外热量的物体不能作出反应,入侵者可以利用棍棒改变红外探头的探测区域。
最后得出:市场上有些成品监控装置或设施在使用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是为解决和弥补市面上各类监控装置存在的有些缺憾及售价较高等问题而考虑设计的。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探测工作或设防区域是否有人体或金属物体靠近。电路设计结构简捷、可靠,选择常用电子元器件制作;监控方式灵活多样,要求整机、待机工作耗电低。
技术方案:电容感应式接近控制装置由探测感应电极、振荡电路、检波电路、直流放大及执行控制电路、电源指示电路、电源滤波电路依次连接而成。其特征是振荡电路由感应电极(探头)、硅晶体管、电感线圈、可调电容、负载电阻组成射频振荡电路;射频检波采用二倍压整流电路。
电路工作原理:电容感应式接近控制装置由探测感应电极、射频振荡电路、射频检波电路、直流放大及执行控制电路、电源指示电路、电源滤波电路组成。在图1中硅三极管(BG1)与周围元件构成一个射频振荡电路;金属感应电极连在硅三极管(BG1)的集电极作为探测器。在没有其他导体接近感应电极时,硅三极管(BG1)组成的振荡电路正常振荡,此时硅三极管(BG1)发射极输出的射频电压信号经检波二极管(D1、D2)检波后成为直流控制信号,该信号使开关管(BG2)导通,继电器(J)得电吸合,接通被控电路的电源:当有导体接近感应电极片时,由于任何靠近感应电极的导体都会通过电极感应出与“地”之间的电容,而电容量的增加就会降低振荡器正反馈的量直至振荡器停止振荡,一旦振荡器停振,射频检波电路就不再输出直流控制信号,此时开关管(BG2)就会截止,使继电器线圈(J)失电释放。继电器(J)失电后,需要断开开关(SW)后,然后再次闭合开关(SW),电路才能进入下一次振荡状态。
电容感应式接近控制装置的电路组成及其连接关系
电容感应式接近控制装置由探测感应电极、射频振荡电路、射频检波电路、直流放大及执行控制电路、电源指示电路、电源滤波电路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家发,未经刘家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091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