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工构造湿地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08906.1 | 申请日: | 201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14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马亦兵;刘平平;周志岭;万陆军;谢超;陈小峰;史加达;刘从玉;蔡玉巧;柴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科水治理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0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构造 湿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治理领域,具体说是一种人工构造湿地。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进步和社会发展,水污染亦日趋严重,已经成了世界性的头号环境治理难题。水污染主要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而造成的,它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工业废水为水域的重要污染源,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日趋加剧的水污染,已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成为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
目前,人们对整治水域污染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比如说将水抽干后换新水,但是这样只能治标不治本,而且费用高,污水仍然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对于海藻泛滥的水中,投放大量的食草鱼,这种方式不但将有害植物吃掉了,还将净化水环境的有益植物也吃掉了,仍然不能达到净化目的。
经过人们长期的试验探索采用人工湿地对排放的污水进行排放前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再进行排放,大大降低了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人工湿地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它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在促进废水中污染物质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的再污染,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但是目前所采用的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差,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费用高,而且不适合进行中小型的污水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提高水质的人工构造湿地,该人工构造湿地缓冲容量大、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能节省投资费用、运行费用低,而且适用范围广,尤其适合中、小城镇的污水处理。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人工构造湿地,包括混凝土构筑池,在所述混凝土构筑池的一侧壁上设有进水口、在另一侧壁上设有出水口,在所述混凝土构筑池内填充有砾石层,在所述砾石层的顶部设有植被层。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将本实用新型设置在入湖口处,然后污水从进水口流入该湿地中,经过砾石的过滤吸附,然后被净化后的水通过出水口流入湖中。
所述砾石层的厚度为0.1~1米,侧壁的厚度为15~30厘米。
为了提高净化效果,所述砾石层中砾石的直径为3厘米~30厘米。
为了能使水中的悬浮物(SS)、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磷酸盐、总有机碳(TOC)指标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所述砾石层中砾石上附着有菌种层。
所述进水口高于所述出水口。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合理、能够对污水起到净化作用,而且能使净化后的污水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该人工构造湿地缓冲容量大、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能节省投资费用、运行费用低,而且适用范围广,尤其适合中、小城镇的污水处理。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人工构造湿地,包括混凝土构筑池1,在所述混凝土构筑池1的一侧壁上设有进水口2、在另一侧壁上设有出水口3,在所述混凝土构筑池1内填充有砾石层4,在所述砾石层4的顶部设有植被层5。砾石层4的顶部与混凝土构筑池1口相齐平,所述砾石层4的厚度为0.1~1米,侧壁的厚度为15~30厘米。砾石层4中砾石的直径为3厘米~30厘米,这样可以提高净化效果。
最好在砾石层4中砾石上附着有菌种层;进水口2优选高于出水口3。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设置在入湖口处,然后污水从进水口2流入该湿地中,经过砾石过滤以及菌种层吸附,然后被净化后的水通过出水口3流入湖中。
实施例:
通过实施上述专利技术对云南抚仙湖的入湖径流水进行处理,延湖的坡岸周围修建人工构造湿地对地表径流水体进行处理,根据水流量的大小决定人工构造湿地的面积,宽度从2米到20米不等。监测结果表明效果十分明显,各指标均达到预期的目标,下表为处理前后的各指标变化情况和排放标准。
表1:湿地处理效果和排放标准对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科水治理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中科水治理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089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井分层测试防喷堵头
- 下一篇:钻机动力头的升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