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健康护足功能的儿童成长矫正鞋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08662.7 | 申请日: | 2010-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430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张聪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聪明 |
主分类号: | A43B7/22 | 分类号: | A43B7/22;A43B3/30;A43B13/14;A43B13/18;A43B23/02;A43B2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3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健康 功能 儿童 成长 矫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鞋,特别涉及一种可有效支撑足弓,刺激足弓正常发育,矫正儿童扁平足、高弓足引起的足部应力集中,平衡足底压力分布,减缓儿童步行、跑、跳时地面对运动关节的震动,增加鞋的舒适性及保护儿童脚部健康的具有健康护足功能的儿童成长矫正鞋。
背景技术
据国家公益项目《中国人群脚型规律的研究规律》技术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儿童脚病的发生率逐年提高,与儿童穿鞋不当有很大关系。其中扁平足、高弓足、脚跟骨创伤占有很大比例,这是因为处于成长期的儿童运动量比较大,足弓的异常会破坏脚的受力平衡,除对脚产生很大的冲击,造成足部伤害外,还会造成踝、膝、腰等关节造成二级伤害,将严重影响到儿童的正常发育及成年后的健康生活。
目前扁平足、高弓足的矫正方法多是采用矫正鞋垫,在足弓处加入支撑物,这种矫正方法仅限于先天性骨性平足。而我国儿童大多是后天功能性平足,如果使用通常的平足矫正垫会导致足底肌肉僵持,成为不可逆转的骨性平足。
有鉴于此,研制一种既可以矫正足弓异常,又可以有效锻炼足底肌肉,促进儿童脚部正常发育的的矫正鞋,成为当务之急,这也就成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要提供一种具有健康护足功能的儿童矫正鞋,以使其达到有效支撑足弓,刺激足弓正常发育,矫正儿童扁平足、高弓足引起的足部应力集中,平衡足底压力分布,减缓儿童步行、跑、跳时地面对运动关节的震动,增加鞋的舒适性及保护儿童脚部健康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具有健康护足功能的儿童成长矫正鞋,包括外底、鞋帮和鞋面,外底底面设有防滑纹,外底为轮式外底,轮式外底与人体足弓相对应的位置较厚,轮式外底的前、后部较薄且向上翘起。
所述轮式外底的顶面与脚后跟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减震块。
所述减震块的数量为一个以上并且均匀分布。
所述轮式外底的顶面与前脚掌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横向的曲挠槽。
所述曲挠槽的数量为一条以上。
所述鞋帮上设有兜弓鞋带,兜弓鞋带的根部受力方向位于鞋帮与较厚的轮式外底中部的连线位置上。
所述对应于脚后跟处的鞋帮内还设有护踝主跟。
所述对应于脚尖的鞋面内还设有防踢包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健康护足功能的儿童成长矫正鞋,包括外底、鞋帮和鞋面,外底为轮式外底,中间厚,两端薄,增加了人体足弓处与外底的接触面积,使足弓支撑有力,刺激足弓正常发育,矫正儿童扁平足、高弓足引起的足部应力集中,平衡足底压力分布。分布在外底顶面与脚后跟处相对应的按摩块,可有效减缓儿童步行、跑、跳时地面对运动关节的震动,以及对跟骨及运动关节的震动,避免关节运动损伤。设置在外底顶面前脚掌部位的曲挠槽,均匀分布在足部的正确弯曲部位上,与行走时脚的曲挠位置相对应,减缓了行走压力。而兜弓鞋带根部的受力方向由于处于鞋帮与较厚的轮式外底中部的连线位置上,可有效调节足弓与鞋的对应空间,支撑足弓受力均匀、可靠,保证穿着的舒适性和跟随性。后跟位置的鞋帮内设有护踝主跟,硬挺的护踝主跟加在鞋衬内对儿童足后部起到支持、稳定的作用,保护踝关节,预防矫正X型腿或者0型腿。而位于脚尖鞋面内的防踢包头,硬挺的包头加在鞋面与鞋衬之间,可防止对脚趾的踢、砸等意外伤害。整个结构设计合理,效果显著,可操作性强,解决了儿童足弓的安全、可靠矫正过程,增加了鞋的舒适性,保证了儿童脚部健康成长,可广泛适用于婴幼儿鞋及儿童鞋的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外底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健康护足功能的儿童成长矫正鞋,包括外底14、鞋帮12和鞋面13,外底14的底面设有防滑纹,外底14采用一种处于不平衡状态的轮式外底,轮式外底的中部11处与人体足弓相对应的位置较厚,易于足弓与地面接触,其厚度依据人体足弓的高度和穿着鞋子的灵活性及可靠性而定,目的只是高出外底14的前、后端15,15’为准。轮式外底的前、后端15,15’较薄且向上翘起,受力过程以轮式外底的中部11处为主。行走时,脚底受力均匀从脚后跟过度到脚心再到脚尖,增加足弓对人体的支撑,使行走对足弓有更强的按摩和挤压作用。
如图2所示,为提高减震性能,在轮式外底的顶面与脚后跟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多块均匀分布的减震块16。减震块16为一些突出的块体,减震块16直接与人体脚后跟处接触,增加减震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聪明,未经张聪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086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