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红棕象甲诱捕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508109.3 | 申请日: | 2010-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941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 发明(设计)人: | 林志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漳州市中海高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M1/10 | 分类号: | A01M1/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33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棕象甲 诱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林业虫害防治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针对红棕象甲的昆虫诱捕器。
背景技术
对于农林业的害虫防治,一般人们都采用喷洒药剂的方式进行除虫,但由于喷洒农药对环境污染很大,对害虫天敌有杀伤作用,现在一般都不提倡。为了保护环境、又能有效防治虫害,信息素诱捕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而各种害虫习性不一,形体不一,一般都采用比较有针对性的诱捕器。
红棕象甲是一种外来高危性检疫害虫,在东南亚地区严重危害椰子、油棕等棕榈科植物。以幼虫蛀食茎干内部及生长点取食柔软组织,造成隧道,导致受害组织坏死腐烂,并产生特殊气味,严重时造成茎干中空,遇风很易折断。成虫体色红褐,体壁坚硬,体长30毫米至34毫米,幼虫体肥胖弯曲,无足,老熟幼虫体长50毫米至60毫米。红棕象甲防治难度很大,危害部位多在生长点,喷药时操作难度大,灌药防治难度更大,用施药的方式很难达到防治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红棕象甲的诱捕器,能提高捕虫效果,并且简单易用,可大量推广使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红棕象甲诱捕器,它由互相旋接的桶体、盖体组成,所述盖体包括诱芯柄与提手,所述盖体包括诱芯柄与提手,盖体上有4个信息素散发口,桶体上分布若干进虫孔,使用时将诱芯放置在诱芯柄上,旋上盖体,将桶体下部10cm埋入土层,进虫孔距离地表2cm,红棕象甲受到信息素的吸引,从进虫孔落入桶体内无法爬出。
所述诱捕器由塑料制成,高度大于13cm。
所述提手安装于盖体上方的两个突起上,不用时可放倒。
所述诱芯柄安装于盖体下方中央位置,下方有一放置诱芯的小孔。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红棕象甲诱捕器,它由互相旋接的桶体1、盖体2组成,所述盖体2包括诱芯柄21与提手22组成,盖体上有信息素散发口23,本实施例为4个,桶体上距离底部12cm处开有若干进虫孔24,本实施例为6个。
诱芯柄21下方有一放置诱芯的小孔。
使用本诱捕器时,将诱芯安装于诱芯柄21下方的孔上;盖体2旋接入桶体1上;将诱捕器埋入土层,底部距离土层10cm,桶体1壁上的进虫孔24距离地表2cm,爬虫受到诱芯从盖体2上的信息素散发口23处发散出的性信息素后,从桶体1壁上的进虫孔24爬入桶内而无法爬出,最终死在桶体1内,诱芯药效减弱时更换后可重复使用。
该诱捕器不使用有毒化学农药或粘胶材料,对环保有益,针对性强,能提高红棕象甲的防治效果,并且容量大,一年清理一次即可。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红棕象甲诱捕器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漳州市中海高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漳州市中海高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081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装有等角速装置的磨床升降轴机构
- 下一篇:智能太阳能路灯控制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