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雷达天线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07378.8 | 申请日: | 2010-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61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林作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寰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12 | 分类号: | H01Q1/12;H01Q3/00;H01Q19/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张燕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雷达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雷达天线,尤其涉及一种二反射板之中具有一支撑体,且支撑体中穿设有至少一金属棒的雷达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科技的演进,各类无线通信系统及其技术也不断地推陈出新,其中尤以利用天线作为其发送与接收电磁波,而完成信号传输者为最。举例而言,可用以测量或识别移动目标物的雷达天线(Radar Antenna)是为近代所研发,可适用于检测气象、或军事等用途的天线种类。
一般而言,雷达的信号解析可分为距离解析(Range Resolution)与波束解析(Beam Resolution)两种,其中波束解析(或称方位解析)是指针对“同一距离、不同方向”的相邻多个目标物,能分别显示的能力,其与雷达天线的波束宽度(Radar Beam)有关。也就是说,当雷达天线的波束宽度越窄,则雷达天线的方位解析能力越佳。
因此,常见的雷达天线可依据其方位解析能力而区分为A、B两级,其中A、B两级分别代表该雷达天线的波束角度位于3.9度以下的等级,或4.7度以下的等级。举例而言,长度达60厘米的雷达天线,其方位解析能力大多落于B级而已(意即其波束角度尚有4.7度);为了增加其方位解析能力,并令其波束角度降至3.9度(意即其方位解析能力达A级),则设计者需加长该雷达天线的长度达80厘米以上。于此,不仅造成了天线整体体积与尺寸的增加,更额外造成了使用者于应用上的困扰。所以,雷达天线的整体尺寸与其方位解析的能力,二者尚为一待需取得平衡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雷达天线,在不增加其长度与尺寸的前提之下,能有效率地将雷达天线的方位解析能力提升至A级以上,并限制其波束角度至3.9度以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雷达天线,包括一天线本体、一第一反射板、一第二反射板、一馈入装置以及一支撑体。第一反射板与第二反射板分别位于天线本体的相异两侧。馈入装置电性耦接于天线本体,以馈入频段信号。支撑体配置于天线本体并位于第一反射板与第二反射板之间,其中支撑体中穿设有至少一第一导体,且第一导体用以干涉雷达天线的波束角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雷达天线,其中第一导体为一金属棒。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雷达天线,其中天线本体的一表面上开设有至少一狭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雷达天线,其中狭槽为一斜向开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雷达天线,其中第一导体为金属材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雷达天线,其中支撑体为绝缘材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雷达天线,其中第一反射板与第二反射板之间形成一夹角,且该夹角小于一特定角度。
所以,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雷达天线,借由穿设于支撑体中的第一导体,以达到干涉雷达天线的波束角度的目的,并且在不增加雷达天线长度的前提下,借此有效地降低雷达天线的波束角度。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雷达天线,其组合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雷达天线,其爆炸分解图;
图3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雷达天线,其俯视图;
图3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雷达天线,其侧视图;
图4A为现有一雷达天线,其天线波束角度示意图;
图4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雷达天线,其天线波束角度示意图;以及
图4C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雷达天线,其驻波比的波型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32 狭槽
100 第一反射板
200 第二反射板
300 天线本体
400 馈入装置
500 支撑体
502 第一导体
504 第二导体
1000 雷达天线
θ 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权利要求范围及图式,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目的及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寰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寰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073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摄影机调整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锌空气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