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纸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07358.0 | 申请日: | 2010-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19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廖文庆;陈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崴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7/14 | 分类号: | B65H7/14;B65H1/06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郑小军;冯志云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纸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文件处理装置上的压纸机构。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7,现有的压纸机构100’装设于文件处理装置上,该文件处理装置具有机体(图中未示)、盛纸盘300’及取纸轮400’,该压纸机构100’包括压纸组件10’及与该压纸组件10’连接的驱动装置(图中未示),该压纸组件10’包括可摆动地装设于机体上的压纸架和装设于压纸架上的压纸轮11’,驱动装置包括马达(图中未示)、与马达连接用以抬起压纸架的抬起组件20’及连接于马达及压纸组件10’之间用以抵压压纸架的弹簧(图中未示)。
请参阅图8,上述压纸机构100’处于压纸状态时,该弹簧可由一马达带动而发生转动(图中未示),进而产生一扭矩,通过压纸轮11’产生正向力并作用于纸张200’上。
但是,上述压纸机构100’对纸张的正向力主要与纸张的堆叠厚度以及马达控制的弹簧30’的变形程度有关,在纸张堆叠厚度增加时,取纸轮400’与纸张200’的正向力会增加,但此正向力亦同时增加了盛纸盘300’与相应纸张之间的摩擦力以及相邻纸张200’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不利于取纸和分纸动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根据纸张堆叠的厚度不同而给予不同的正向力的压纸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压纸机构,装设于文件处理装置上,该文件处理装置具有机体、盛纸盘及取纸轮,该压纸机构包括一压纸组件、一驱动装置、一纸张感应器及一控制系统,压纸组件具有可摆动地装设于机体上的压纸架及装设于压纸架上的压纸轮;该驱动装置与压纸架连接,驱动装置包括步进马达、与步进马达连接用以抬起压纸架的抬起组件及连接于步进马达及压纸组件之间用以抵压压纸架的弹簧;该纸张感应器装设于压纸组件上,用于感测盛纸盘上纸张的堆叠厚度;该控制系统与步进马达及纸张感应器电性连接,控制系统根据纸张感应器传送的纸张的堆叠厚度的信息而控制步进马达工作,步进马达控制弹簧的变形量以控制弹簧对压纸架的作用力,由此控制压纸轮对纸张的正向力。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压纸机构通过纸张感应器判断纸张堆叠的厚度,进而通过控制系统根据纸张感应器传送的纸张的堆叠厚度的信息而控制步进马达工作,步进马达控制弹簧的变形量以控制弹簧对压纸架的作用力,由此控制压纸轮对纸张的压力,从而提供给纸张一适当的正向力,以满足取纸和分纸的需要。
所述压纸组件还包括固定杆件、感应器支架及连杆,该固定杆件固定于机体上,该压纸架上的一处及连杆上的一处枢装于固定杆件上的不同位置处,该压纸架上的另一处及该连杆上的另一处枢装于该感应器支架上的不同位置处,通过压纸架、固定杆件、连杆及感应器支架构成一平行四连杆机构。
所述感应器支架上设有一容置槽及一位于容置槽底壁处并贯通该底壁的感应槽,该纸张感应器上设置有一可活动的摆臂,该纸张感应器装设于容置槽内,且该摆臂于感应槽处伸出感应器支架外。
所述压纸架的两侧壁上开设有两对应于同一轴线的连接轴槽,且开设有两同轴的第一枢孔,该固定杆件具有两向下延伸形成的枢接板,枢接板上分别开设一第二枢孔及一第三枢孔,两第二枢孔同轴,两第三枢孔同轴,该感应器支架上设有第四枢孔及第五枢孔,该第一枢孔及相应的第三枢孔枢装于同一枢轴上,该连杆的一端枢装于第二枢孔处,另一端枢装于第五枢孔处。
所述压纸架具有顶壁和两侧壁,该顶壁向下凹设有两孔槽,该枢接板伸入该孔槽内,该感应器支架的两侧分别设有两卡板,该连杆的一端伸入到压纸架的孔槽内并枢接于固定杆件的第二枢孔内,该连杆的另一端伸入到感应器支架的相应两卡板之间并枢接于第五枢孔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压纸机构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图1所示压纸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2所示压纸机构的纸张感应器的立体图。
图4为图2所示压纸机构的压纸架、感应器支架及纸张感应器相互配合的立体图。
图5为图1所示压纸机构预备压纸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压纸机构压纸状态中的示意图。
图7为现有压纸机构的立体组合图。
图8为图7所示压纸机构压纸状态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压纸机构100
压纸架10 顶壁11
侧壁12 容腔13
孔槽110 连接轴槽120
第一枢孔121 固定杆件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崴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崴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073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核电站电梯专用防夹光幕
- 下一篇:掺杂方法和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