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铝型材挤压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07334.5 | 申请日: | 2010-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328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谭仁甲 | 申请(专利权)人: | 谭仁甲 |
主分类号: | B21C23/21 | 分类号: | B21C23/21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李永庆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型材 挤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铝型材挤压的设备,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动粱滑动平面高度与挤压筒中心高度在同一水平面的铝型材挤压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三梁四柱铝型材挤压机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机架1上固设有前梁2和后梁3,前梁2和后梁3之间设有四根张力柱4,前梁2上设有模具5和锁紧油缸12,后梁3上设有挤压油缸6。机架1上设有导轨7,导轨7上设有可滑动的挤压筒支架8和动梁9。挤压筒支架8上设有挤压筒10,动梁9上设有挤压杆11。挤压筒支架8与锁紧油缸12的活塞杆13连接,锁紧油缸12的活塞杆13可驱动挤压筒支架8在导轨7上直线滑动,动梁9与挤压油缸6的活塞杆连接,挤压油缸6的活塞杆可驱动动梁9在导轨7上直线滑动。所述的模具5、挤压筒10、挤压杆11的中心同轴,导轨7的滑动平面高度低于锁紧油缸12的活塞杆13中心线的高度,导轨7的滑动平面高度距挤压筒中心线高度有几百毫米以上。使用前,加热挤压筒10,调整挤杆中心和挤压筒中心使其与模具中心线同轴。使用中,先分别加热挤压筒10和铝锭,油缸12的活塞杆13将挤压筒支架8上的挤压筒10拉到贴紧模具,再将已预热的铝锭装入已预热的挤压筒10中,挤压油缸6的活塞杆驱动动梁9向前移动,挤压杆11进入挤压筒10中,将铝锭沿模具5的模孔挤出来。这种结构的挤压机的缺点是:由于挤压筒中心离导轨滑动平面有几百毫米以上,挤压筒在加热到挤压铝型材时的工作温度450度左右后,挤压筒中心相对于导轨滑动平面的高度会发生显著变化,而挤压杆的中心不变,所以挤压筒与挤压杆的同心度的调整必须在挤压筒加热到挤压铝型材工作状态时的温度下进行,因为温度高,所以同心度的调整操作难度大;另外,由于挤压不同材质的铝型材,其挤压工作温度要求不一样时,挤压筒中心高度因热胀不同而导致挤压筒与挤压杆同轴度发生变化,这时同心度需要再次调整,十分麻烦;还有,挤压筒支架在移动时,导轨和挤压筒支架产生的摩擦力相对挤压中心水平面会产生的摩擦力矩,会引起挤压杆的上下抖动,影响挤压的稳定性,挤出的铝型材质量不理想,尤其是挤压薄壁铝型材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轨滑动平面高度与挤压筒中心线高度基本相同,挤压筒加热后与挤压杆的同心度保持不变,导轨和挤压筒支架产生的摩擦力相对挤压中心水平面不会产生附加的摩擦力矩的铝型材挤压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铝型材挤压机,包括机架,机架上固设有前梁和后梁,所述的前梁上设有模具和锁紧油缸,所述的后梁上设有挤压油缸,机架上设有导轨,导轨上设有可滑动的挤压筒支架和动梁,挤压筒支架上设有挤压筒,动梁上设有挤压杆,挤压筒支架与锁紧油缸的活塞杆连接,动梁与挤压油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的模具、挤压筒、挤压杆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的导轨的滑动平面高度与挤压筒中心线高度相同。
所述的导轨为两根,设置在挤压筒中心线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挤压筒中心线就在导轨滑动平面内,挤压筒在加热后其中心线与导轨滑动平面的高度差仍然小到可以忽略,因此挤压筒与挤压杆的同轴度在冷态下调整好后,不论挤压筒加热到怎样的挤压工作温度状态,挤压筒与挤压杆的同心度的变化小到可以忽略。
2.挤压筒与挤压杆的同轴度在冷态下调整好后,加热状态下仍可照常使用,减少了同轴度调整难度和劳动强度,减少了因同轴度调整不当、不及时造成的不利影响,如挤压杆跑偏而致挤压筒内套易被磨损成椭园的可能性和挤压杆端面碰撞挤压筒端面。
3.动梁移动时,导轨和动梁产生的摩擦力相对挤压中心水平面产生的摩擦力矩很小,所以挤压杆运行时在垂直方向更加平稳,由于稳定性较高,在同等条件下,挤出的铝材质量会更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是现有的铝型材挤压机的主视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沿图1中B-B线的剖视图;
图4是铝型材挤压机的主视图;
图5是沿图4中A-A线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4中B-B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谭仁甲,未经谭仁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073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装置
- 下一篇:一种液压滑轮组合式拉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