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火球阀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506564.X | 申请日: | 2010-08-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792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 发明(设计)人: | 段大军;蒋永兵;王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川仪十一厂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K5/06 | 分类号: | F16K5/06;F16K5/20;F16K27/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 | 
| 地址: | 400700***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火 球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火球阀。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对石油、天然气开采和输送系统的管线阀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阀门需要具备泄漏低、使用寿命长、并具备防火、防静电以及排污和放空等特点。普通管线球阀的密封阀座通常采用增强聚四氟乙烯,这种材料耐腐蚀性好,但其硬度低,遇高温易融化,一旦出现火灾,燃烧了阀座,管道内的介质将由阀体与球体之间的间隙流入下游管路或装设场所,进而丧失防泄功能,当管内的液体为化学药剂或易燃物质时,外泄的液体还会造成更大的毒害、火灾或环境污染;为此,需要设计防火功能的防火球阀,使之在阀座损毁时仍然可以具有防泄功能。以避免灾害扩大和降低损失。
传统的防火球阀其结构为阀体内置放具有通孔的阀球,该阀球的两侧设有增强聚四氟乙烯阀座,而阀座的外侧设置具有穿孔的防泄块,该防泄块的外板面凹设有环槽,并开设数个贯通环槽与穿孔的流道。防泄块及阀座组装定位在阀体两侧。其原理是,当阀座因火灾高温而逐渐被烧毁时,防泄块利用流入于环槽中的液体压力顶推而位移,通过紧贴阀球以阻断阀体中介质继续外泄。
但是,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缺点:
由于管道中的介质具有不稳定性,当阀座受到高温破坏后,防泄块收到不稳定的介质压力后,不一定会按照我们需要位移轨迹位移,当防泄块不能贴紧阀球时,就无法阻止介质的继续外泄,从而也就无法起到防火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防火球阀,以实现有效地起到防火、防泄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防火球阀,包括:阀体、阀杆、球芯和阀座;
所述阀座包括软密封部件和金属密封件,所述软密封部件和所属金属密封部件均设有可以与所述球芯密封的密封面;所述金属密封件套设在软密封部件外;所述金属密封件外套设有弹簧座,所述弹簧座与所述阀体之间设有压力弹簧推挤所述阀座与所述球芯形成密封。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阀体由左阀体和右阀体通过螺栓连接组成,所述左阀体和所述右阀体之间设有金属密封环。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左阀体和所述右阀体之间还设有金属石墨垫片。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软密封部件材质为纯聚四氟乙烯。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密封件与弹簧座之间还设有密封垫。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垫的材质为石墨。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阀体的填料涵中的填料包括石墨。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右阀体底部还设有排污阀。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右阀体底部还设有弹簧泄压阀。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防火球阀遇到火灾时,当阀座中的软密封件耐温性能不够而融化或燃烧后,由于球芯两侧的阀座均设有压力弹簧,压力弹簧会推挤硬密封件,使硬密封件的密封面与球芯贴紧,从而阻止了阀体中介质的泄露。避免了发生火灾后,火势会在流动介质的带动下流入下游管路,造成大的损失,也避免了由于大量泄露介质燃烧造成的毒害或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火球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火球阀中球芯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火球阀中阀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火球阀中填料涵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川仪十一厂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川仪十一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065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