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式人工鱼礁-生物栅水体净化系统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504676.1 | 申请日: | 2010-08-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21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 发明(设计)人: | 袁敏;孙贻超;唐运平;于丹;刘红磊;冯辉;曾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杰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2207 | 代理人: | 朱红星 |
| 地址: | 30019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人工 生物 水体 净化系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涉及水质净化技术,特别是应用于城市景观水体水质净化和生态修复的方法,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组合式人工鱼礁—生物栅水体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工农业污染,城市景观水体水质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并破坏了河道与湖泊生态系统的平衡,从而引起水体藻类暴发,导致水质恶化、味觉和嗅觉变坏、溶解氧耗竭、透明度降低、渔业减产、阻塞航道,对人和动物产生毒性,造成城市景观水体功能的丧失,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抑制藻类滋长、改善城市景观水体水质、保障区域水利安全、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水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景观水体的水质维护主要是控制水体中的COD(化学需氧量)、NH3-N(氨氮)、TN(总氮)和TP(总磷)的含量及藻类滋长,保持水体的清澈、洁净和整个水域的水质。目前,应用于景观水体治理的方法众多,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其中物理法就是利用物理作用,分离污染水体中呈悬浮状态的污染物质,如采用重力分离、气浮、反渗透、离心分离、蒸发等;化学法就是利用化学反应作用来分离、转化、破坏或回收污染水体中的污染物,并使其转化为无害物质,如混凝、中和、氧化还原、吸附、电渗析、汽提、萃取等工艺,化学法在景观水体中的主要应用包括凝聚沉淀和化学药剂杀藻法等;生物法主要包括生物接触氧化、土地处理系统、人工湿地、投加微生物菌剂等方法。上述技术在国内外城市景观水体的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中均有应用,并在生产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存在电耗高、运行费用高、二次污染风险大等问题。
生物栅是一种近自然生态型的水质净化技术,生物栅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净化过程是多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综合的结果,其中填料对水体中颗粒态污染物具有良好的阻留、过滤、吸附、沉淀净化作用,填料上生长的大量微生物(生物膜),在纵向上,构成了一个由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多个营养级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在横向上,沿着液体到载体的方向,构成了一个悬浮好氧型、附着好氧型、附着兼氧型、附着厌氧型的多种不同活动能力、呼吸类型、营养类型的微生物系统,该区域是污染物分解、转化的功能主体,它们与动植物共同形成复杂食物链(网)对水体中污染物质具有快速、高效的净化效果。生物栅填料具有良好的弹性,适合于河道水体复杂多变的水动力学条件,不会造成净化装置的堵塞和生物膜大量脱落。根据水体的污染特点、程度及净化要求,可以对生物栅进行模块化生产,在河道与湖泊水体中进行灵活布置。人工鱼礁能为鱼虾及贝类提供庇护、栖息、索饵及产卵场所,形成良性循环的水域生态环境。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人工鱼礁—生物栅水体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组合式人工鱼礁—生物栅水体净化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人工鱼礁(1)和生物栅(5)构成,所述的人工鱼礁(1)为正方形体,中间设有十字形隔墙,隔墙四端与正方形体墙四个中心点或对角点相连接,边墙和隔墙上均设有多个孔(6),并在正方形体墙四个角处预埋连接固件(4),所述的连接固件(4)由预埋铁(7)和螺栓连接件(8)组成,所述的生物栅(5)由生物栅支架(2)和生物绳(3)组成,
所述的人工鱼礁(1)通过连接固件(4)与挂有生物绳(3)的生物栅支架(2)固定在一起。其结构如图1A所示。
本发明所述的净化系统装置,其中的人工鱼礁为钢筋混凝土按模整体浇筑而成,所述边墙和隔墙上均设有多个圆形或方形的孔(6)。其结构如图2B所示。
本发明所述的净化系统装置,其中的生物绳(3)缝制在塑料管上,再将塑料管等距离地固定在生物栅支架(2)上构成生物栅,其结构如图2C所示,其中的生物栅支架采用不锈钢角钢焊接而成。连接固件(4)是采用螺栓连接或者采用焊接。
通过连接固件(4)将生物栅和人工鱼礁固定成一个整体,该整体可作为一个大型鱼礁,为鱼类等水生动物的捕食、栖息和繁衍提供场所。
本发明所述的净化系统装置,其中连接固件(4)由预埋铁(7)和螺栓连接件(8)组成,其结构如图2D所示。
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净化系统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实施时将人工鱼礁—生物栅净化系统装置,放置在景观水体水面下10~20cm处,经过1~3个月的生物膜培养,形成一个由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后生动物多个营养级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其中的生物绳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磷,出水中的总磷浓度亦有所降低。监测结果表明:该系统对水体中TN去除率为20~40%,TP去除率维持在15~30%,COD去除率维持在30~60%之间,叶绿素a去除率维持在75~90%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未经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046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电检测器、液晶显示器件和发光器件
- 下一篇:折反射投射物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