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础研磨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03243.4 | 申请日: | 2010-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999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陈爱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37/00 | 分类号: | B24B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陈英俊 |
地址: | 10017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础 研磨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基础研磨的工具。
背景技术
在设备安装中,首先要进行基础研磨。就是说,基础浇注完、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把混凝土基础表面铲平(凿去基础表面浮浆层20mm),再在上面安放垫铁,使基础表面与垫铁接触密实。垫铁放置应水平,四角无翘动。
传统安装中,基础处理一般采用扁铲、刨锤进行,但是扁铲和刨锤与基础接触面积小,只适合处理基础表面高低差别大的部位,水平度不易保证,并且由于混凝土中有石子,容易造成石子单独掉下,而产生凹坑,造成研磨困难。并且效率低,工作时间长。为了弥补上述缺陷,设计了一种基础研磨工具,其既能提高效率,又能满足接触面积、水平度的要求。对于基础研磨作用很大,尤其是对于大型精密设备的安装更是如此。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础研磨工具,其结构简单、效率高、与基础接触的面积大,并且能够满足水平度的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基础研磨工具,其包括主体部和与所述主体部一体形成的连接部,其中,所述主体部的下表面形成有多个用于研磨的棱锥。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连接部的上端形成有与外部装置连接的法兰或螺纹。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棱锥的锥角为60°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基础研磨工具由道轨制成。
采用如上所述的基础研磨工具,由于其与基础的接触面积大,研磨时主体部的多个棱锥同时对基础进行研磨,因此可以保持基础表面平整。并且研磨工具本身是由数个小的棱锥(台)组成的平面,与基础接触相当于数个点同时接触,这样既能保证接触面积,又能保证水平度,而不会把石子凿出形成凹坑,因此具有很高的效率及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基础研磨工具的结构的正视图;
图2是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基础研磨工具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基础研磨工具的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础研磨工具的结构。
第一实施例
图1是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基础研磨工具的结构的正视图,图2是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基础研磨工具的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提供一种基础研磨工具,其通过对道轨进行加工而制成,即,切取道轨的下部,对其底面进行加工,形成如图1和图2所示的包含有多个棱条的粗糙表面,由此通过简易的工序完成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基础研磨工具。
所述基础研磨工具包括主体部10和与所述主体部一体形成的连接部20。
其中,主体部10的下表面形成有多个用于研磨的棱条11,以在设备安装前对基础进行研磨,所述多个棱条11沿主体部10的纵向延伸在主体部10的整个下表面上。此外,多个棱条11可以形成为具有60°的棱角。
并且,如图2所示,连接部20的上端可以形成有与外部装置连接的孔,,以与诸如操作杆的外部装置连接,从而可以手动或自动地操作所述研磨工具。
此外,根据基础和垫铁等的尺寸及其它需要,可以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研磨工具制造为具有任意的纵向长度。
此外,显然,棱条11的棱角可以大于或小于60°。
在操作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基础研磨工具时,可以根据所述基础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长度及棱条大小的研磨工具,然后通过所述孔将所述研磨工具与诸如操作杆的外部装置连接,从而在外力的作用下对基础进行研磨。
其中,所述孔也可以是能够与外部装置连接的法兰或螺纹。
第二实施例
图3是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基础研磨工具的结构的立体图。除了主体部用于研磨的部分不同之外,第二实施例的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省略对相同部分的重复描述。
对第一实施例中的研磨工具进一步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如图3所示的形状,其中主体部10的下表面形成有多个用于研磨的棱锥11,以在设备安装前对基础进行研磨,所述多个棱锥11以相同的大小均匀地分布在主体部10的整个下表面上。此外,多个棱锥11可以形成为具有60°的锥角。
此外,形成于主体部10的下表面上、用于研磨的棱锥也可以被替换为棱台或其它形状。
此外,显然,棱锥11的锥角可以大于或小于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032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平纹闪光纺织面料
- 下一篇:一种网管系统管理网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