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浓缩罐列管式气鼓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02796.8 | 申请日: | 2010-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83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温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韬 |
主分类号: | B01D1/06 | 分类号: | B01D1/06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公平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04 | 代理人: | 翁建华 |
地址: | 530022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浓缩 列管 式气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领域中的浓缩罐,特别是一种用于浓缩罐的列管式气鼓。
背景技术
工业煮制浓缩罐气鼓安装在煮制浓缩罐内,它作为加热机构对物料进行加热浓缩以达到工艺指标的要求。现有的工业煮制浓缩罐气鼓中,列管式气鼓主要由上管板、下管板、加热管、中间降液管以及连接上下管板的壳体组成;加热管安装于上管板和下管板之间,加热管两头经焊接或胀接方式固定在上管板和下管板上,整个加热管束外围由上、下管板和壳体围成一个气室,该气室开有蒸汽进气口、汽凝水排水口和不凝气排气口。然而,上述结构存在以下缺陷:加热管常选用圆管,两头均为圆形,安装时需要在上下管板开设安装孔位置,为了保证安装强度,孔与孔之间必须预留适当的距离,所以管板上都留有一定尺寸的管桥,这样,容积确定的气鼓内安装的加热管数量就受到了限制,导致气鼓换热面积小、换热效率低;同时,上管板存在管桥使得卸料后有部分物料停留在上面不易清理,残余物料会混入下一次煮制的工艺物料中,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换热面积大、换热效率高又能避免卸料后残余物料多而影响产品质量的浓缩罐列管式气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浓缩罐列管式气鼓主要由上管板、下管板、加热管、中间降液管和壳体组成,加热管安装于上管板和下管板之间,加热管两头固定连接在上管板和下管板上,加热管两头为正三角形、正方形或正六边形,各加热管同一头的正多边形彼此镶嵌拼接。
加热管两头的正多边形的对应边相互平行。
加热管两头的正多边形由模具胀开成型或将加工成型的正多边形管头与加热管连接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浓缩罐列管式气鼓采用了正多边形的加热管管头设计,省去了上下管板的管桥,将其应用到煮制浓缩罐内,在不改变罐体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比原有的加热气鼓换热面积有所增加,容纳物料量也有一定的提升,提高了煮制效率改善了工艺;同时,避免了卸料时物料滞留在气鼓内的情况,产品质量也有了提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蜂窝形浓缩罐列管式气鼓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蜂窝形浓缩罐列管式气鼓的主视图。
图2是蜂窝形浓缩罐列管式气鼓的俯视图。
图3是图2沿A-A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加热管束管头端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蜂窝形浓缩罐列管式气鼓的加热管主视图。
图6是蜂窝形浓缩罐列管式气鼓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中:1浓缩罐蒸发汁汽排气口,2浓缩罐,3气鼓,4汽凝水排水口,5浓缩罐入料口,6浓缩罐卸料口,7不凝气排气口,8蒸汽进气口,9物料辅助循环机构,10上管板,11中间降液管,12壳体,13下管板,14加热管,15气室。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蜂窝形浓缩罐列管式气鼓主要由上管板10、下管板13、加热管14、中间降液管11和连接上下管板的壳体12组成;加热管14选用圆管,将加工成型的喇叭状正六边形管头连接到圆管两头形成正六边形的加热管管头(见图5),也可以由模具胀开管头成型;加热管14安装于上管板10和下管板13之间,加热管两头的正六边形管头经焊接分别固定在上管板10和下管板13上,各加热管14同一头的正六边形管头经焊接彼此镶嵌拼接成为加热管束,整个形状如同蜂窝(见图2和图4),加热管束中同一加热管两头的正六边形的对应边相互平行(见图5);整个加热管束外围由上、下管板和壳体12围成气室15,该气室15开有蒸汽进气口8、汽凝水排水口4和不凝气排气口7。根据生产需要,在气鼓3下方安装有物料辅助循环机构9。
图6显示上述实施方式的蜂窝形浓缩罐列管式气鼓安装在浓缩罐2体内,物料从浓缩罐入料口5进入罐内,蒸汽由气鼓蒸汽进气口8进入气鼓内对物料进行加热,物料在浓缩罐2内经气鼓3加热,又受到物料辅助循环机构9的上下带动,在气鼓3的中间降液管11和加热管束的加热管14内做上下循环运动,蒸发的汁汽从浓缩罐蒸发汁汽排气口1排出,汽凝水从气鼓汽凝水排水口4排出,不凝气从气鼓不凝气排气口7排出,物料浓缩达到工艺指标要求后从浓缩罐卸料口6排出。该气鼓可以根据浓缩罐的设计要求安装在立式多层浓缩罐内或卧式多排浓缩罐内。正六边形的蜂窝形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巧妙紧凑。由于没有了管桥,同等面积的管板上安装的加热管数量增加25%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韬,未经温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027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