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采用进气压力传感器的机械压力增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02734.7 | 申请日: | 2010-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746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发明(设计)人: | 葛强强;陈晖;李鹏;杨涛;陆玉佩;李嫩;孙夏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33/40 | 分类号: | F02B33/40;F02B39/04;F02D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孙大为 |
地址: | 20120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压力传感器 机械 压力 增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上使用的机械压力增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机械增压的驱动力来自发动机的曲轴。一般都是利用皮带连接曲轴皮带轮。以曲轴运转的扭力带动增压器,达到增压的目的。其能够通过大幅度地增加发动机吸入气缸的空气量来有效地提升发动机的输出扭矩和输出功率;而且还能够根据工程应用的具体需要,显著地调整和改善发动机输出扭矩曲线的特性,以满足用户越来越个性化和多元化的需求;与此同时,通过旁通进气系统,机械增压器还提供给用户进行智能化进气控制的可能,使得在满足优异动力性的情况下还可以尽可能地提高系统的效率、得到更好的燃油经济性。与其他增压技术相比,机械增压器在低速扭矩的瞬时响应能力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并为用户提供优异的燃油经济性。
如图1所示,目前,机械压力增压发动机在自然吸气发动机上增加了一个机械增压器(包括旁通阀)、一套中冷系统系统。电子控制系统模型主要通过压力传感器的计算,位置如图1所示。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主充气模型在接近全负荷工况时计算不准确,尤其在转速为2000rpm以下更严重。转速在800,1000,1200rpm下主充气气模型的偏差分布。在经过模型温度evtmod大幅度修正后,仍然不能完全解决歧管压力PS在1000mbar附近质量流量ml_w计算值偏小的问题。
2)次充气模型在PS>900mbar以上存在较大偏差。
当歧管压力PS>900mbar时该偏差尤其明显,并且msdk_w在全负荷区域普遍小于ml_w,偏差10~40。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进气压力传感器的机械压力增压装置,它可以解决原有机械压力增压发动机主充气模型和次充气模型质量流量计算值偏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采用进气压力传感器的机械压力增压装置;包括:进气装置;节气门体,其与进气装置通过管道相连接;机械增压器,其与节气门体通过管道相连接,并通过管道连接中冷和进气歧管,进而连接发动机;在中冷和进气歧管之间有管道连接至节气门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气装置和节气门体之间有压力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有效解决原有机械压力增压发动机主充气模型和次充气模型质量流量计算值偏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现有机械压力增压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机械压力增压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采用进气压力传感器的机械压力增压装置;包括:进气/滤清装置1;节气门体2,其与进气/滤清装置1通过管道相连接;机械增压器3,其与节气门体2通过管道相连接,并通过管道连接中冷4和进气歧管5,进而连接发动机6;在中冷4和进气歧管5之间有管道连接至节气门体2,在所述管道上连接有旁通阀7;在所述进气/滤清装置1和节气门 体2之间有压力温度传感器8。
其中主充气模型的主充气偏差主要是由于增压起作用时,充气效率压力的转换特性fupsrl的特性发生改变,因此在自然吸气发动机基础上,增加增压起作用时的额外修正(模型为BGPIRG),转换特性曲线增加为有三种插值手段。
本实用新型将原先充气效率压力转换特性fupsrl_w(充气效率压力转换特性)计算公式中歧管压力转换为燃烧室压力的系数fpbrps(歧管压力转换为燃烧室压力的系数)的计算更改如下:
第一种:节气门开度wdkbam(节气门开度)<UGD点的节气门开度wdkugd(UGD点的节气门开度),歧管压力转换为燃烧室压力的系数fpbrps_w=KFFPBR(wgvsme,nmot);
第二种:过UGD点(节气门前后压差达到95%的点)时,UGD点的节气门开度wdkugd<节气门开度wdkbam,歧管压力转换为燃烧室压力的系数fpbrps_w加入(KFFPBR-KFFPBR×KFFKUPRLMX)×与发动机转速和进气门开启时刻有关的修正系数fiuewdk的修正;
增加第三种:为增压起作用时,具体的开始点可以标定(歧管压力与环境压力的比值ps/pu-可标定量FILBVPMNN>0)时,歧管压力转换为燃烧室压力的系数fpbrps_w加入(ps/pu-FILBVPMNN)/DFILBVPMNN的修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027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风冷机构的自发电冷却装置
- 下一篇:一族用于兆瓦级风力机叶片的翼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