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斗式灸盒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01010.0 | 申请日: | 2010-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349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赵时碧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时碧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合德专利事务所 11244 | 代理人: | 李本源 |
地址: | 400012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斗式灸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特别是一种斗式灸盒。
背景技术
传统的中医针灸治疗包括针刺和灸,灸就是将点燃的“艾柱(或其它成份组成的药柱)”置于患者病症相关的穴位上直接进行熏灼,待其燃尽时,在更换一柱艾绒,然一柱艾绒叫着“一壮”,相当于服药剂量,视病人与程度的不同决定“几壮”为一次疗程。“一壮”约为1-3分钟,由于温灸确有效果,而且价廉,所以一直在民间广为应用,但这种疗法过于朴素,它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艾柱在刚点燃时,其着于皮肤上的温度很低,只有当燃烧部位逐渐下降时,温度才逐渐升高,而温度的变化对疗效是有干扰的。同时,操作方式也不定全,点燃的艾柱落下的火星和灰烬易烧伤和污染皮肤与衣服,特别是将要燃烧时,皮肤所感受的温度使病人难以忍受,经常使皮肤起泡,也存在灸疗面积小,只能作穴位灸疗,灸疗运动方式单一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斗式灸盒。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斗式灸盒,它包括盖板、盒体和隔热网,盖板盖装在盒体上,盖板上设有通孔,通孔内嵌装有定位装置a,盒体底部为敞口状,且倒置成斗形,其壁上设有通风孔,盒体相对的两侧壁上固接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上连接有锁紧装置,隔热网装于盒体内。
进一步的,盒体的上端口与盖板底面的相对位置处分别设有锁合结构。
进一步的,盒体的相对的两侧壁上固接有固定装置。
进一步的,隔热网为双层钢丝网设置。
进一步的,盖板的底面设有阻燃层。
进一步的,隔热网上与通孔相对的位置固设有定位装置。
进一步的,定位装置为一圆柱体,其直径为2.8cm-3.5cm。
进一步的,定位装置为一圆柱体,其直径与定位装置的直径相同。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一次可装多段雷火灸或艾条,热力大,不需专人扶持,使用方便;雷火灸或艾条火灰不易外溢,不易灼伤人体,使用安全;且结构简单,经济实用,便于灸疗的广泛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盖板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盒体的俯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其中:1盖板,2盒体,3通孔,4a定位装置,4b定位装置,5通风孔,6隔热网,7锁合结构,8固定装置,9阻燃层,10锁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斗式灸盒,它包括盖板1、盒体2和隔热网6,盖板1盖装在盒体2上,盖板1上设有通孔3,通孔3内嵌装有定位装置4a,盒体2底部为敞口状,且倒置成斗形,其壁上设有通风孔5,盒体2的相对的两侧壁上固接有固定装置8,固定装置8上连接有锁紧装置10,隔热网6装于盒体2内。
盒体2的上端口与盖板1底面的相对位置处分别设有锁合结构7。
盒体2的相对的两侧壁上固接有固定装置8。
隔热网6为双层钢丝网设置,耐高温。
盖板1的底面设有阻燃层9。
隔热网6上与通孔3相对的位置固接有定位装置4b。
定位装置4a为一圆柱体,其直径为2.8cm-3.5cm。
定位装置4b为一圆柱体,其直径与定位装置4a的直径相同,定位装置4b的高度等于隔热网6到盒体2上端口的距离,且定位装置4b的高度小于盒体2的高度。
定位装置4a和定位装置4b均采用耐高温材质。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点燃艾柱,吹红火头,将艾柱插入盖板1上的通孔3内,置于盒体2内的定位装置4b内,这样艾柱不会接触盒体2以致损坏盒体2,为了使艾柱更好的发挥药效,艾柱不要接触隔热网6,用大头针将艾柱固定,将盒体2放置在要灸治的部位,并用锁紧装置10固定,将毛巾覆盖在盒体2上,使灸治部位形成封闭空间,灸至皮肤发红,深部组织发热为止,当治疗完毕后,拔出针头,将盖板1取下,即可将艾灰清除。
当艾柱燃烧变短时,可将大头针拔出,将艾柱调节到合适位置,再用大头针固定。
根据灸治部位的不同,本实用新型斗式灸盒制作型号大、小齐全,盒体2内可至少放入一根艾柱,盖板1上可设有至少一个通孔3。
为了使用更安全,可在艾柱插入通孔3后,盒体2外的艾柱可套一个筒形盖。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时碧,未经赵时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010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判断车辆载重异常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速动车组的新型车轮踏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