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送热均匀的干燥窑分风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500764.4 | 申请日: | 2010-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727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 发明(设计)人: | 柳丹;丁文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中窑窑业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6B21/00 | 分类号: | F26B2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8226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均匀 干燥 窑分风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窑炉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送热均匀的干燥窑分风器。
背景技术:
采用干压成形的陶瓷坯体中含有化学结合水、大气吸附水和自由水,干燥的作用就是除去坯体内部自由水的过程,同时赋予坯体一定的强度,使坯体适应运输、施釉等加工程序的要求。在坯体干燥过程中,随着自由水的排出,整个坯体发生收缩,因坯料的颗粒具有一定的取向性,导致了干燥收缩的各向异性,这种异性导致了坯体内外层及各部分收缩率的差异,从而产生了内应力,当这种内应力大于塑形状态坯体的屈服值时,坯体就会发生变形开裂。干燥器供热是将热风从干燥器两端通过方风管送入干燥器内,这样就会造成干燥器两端的温度比中间高,干燥坯体受热不均匀,则其内部应力愈容易集中,从而产生坯体在收缩中变形开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送热均匀的干燥窑分风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送热均匀的干燥窑分风器,它包括有窑体、供热主管、供热方风管,其中,供热方风管为两条,其一端均连接在窑体顶部外侧的供热主管上,另一端绕至窑体两侧后分为两条支线供热管连接至窑体内,它还包括有主分风管,主分风管装配在支线供热管出风端,装配后的主分风管位于窑体内,且主分风管进风口通过主分风管导流片分隔为四个相互独立的独立分风器,独立分风器再通过独立导流片均匀分隔为四道散风口。
所述散风口的出口均位于支线供热管的同一侧。
本实用新型在采用了上述方案后,首先通过主分风管导流片将主分风管进风口分成四部分,将热风均匀分为四部分送入窑体内,在四个独立的独立分风器内,再用独立导流片均匀分成四道散风口,在散风口出口处再通过隔板分为两道,如此一来,主分风管具有三十二道出风口,热风就可以均匀送入窑体内,使窑体内的最终坯体受热均匀,防止坯体因干燥受热不均而引起的变形、开裂等缺陷。采用本方案后的结构简单,且大大提升了干燥窑的生产速度及生产后的产品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分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1-供热主管、2-供热方风管、3-主分风管、4-窑体、5-支线供热管、6-主分风管导流片、7-独立分风器、8-独立导流片、9-散风口、10-隔板、11-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3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为:本实施例所述的干燥窑分风器包括有窑体4、供热主管1、供热方风管2,其中,供热方风管2为两条,其一端均连接在窑体4顶部外侧的供热主管1上,另一端绕至窑体4两侧后分为两条支线供热管5连接至窑体4内,它还包括有主分风管3,主分风管3装配在支线供热管5出风端,装配后的主分风管3位于窑体4内,且主分风管3进风口通过主分风管导流片6分隔为四个相互独立的独立分风器7,独立分风器7再通过独立导流片8均匀分隔为四道散风口9,散风口9出口处通过隔板10分隔为两道出风口11,散风口9的出口均位于支线供热管5的同一侧。采用了上述方案后,首先通过主分风管导流片6将主分风管3进风口分成四部分,将热风均匀分为四部分送入窑体4内,在四个独立的独立分风器7内,再用独立导流片8均匀分成四道散风口9,在散风口9出口处再通过隔板10分为两道,如此一来,主分风管3具有三十二道出风口11,热风就可以均匀送入窑体4内,使窑体4内的最终坯体受热均匀,防止坯体因干燥受热不均而引起的变形、开裂等缺陷。采用本方案后的结构简单,且大大提升了干燥窑的生产速度及生产后的产品品质。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中窑窑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中窑窑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007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